首页 必修一册 6.2地质灾害——泥石流 教学设计

6.2地质灾害——泥石流 教学设计

地质灾害——泥石流 教学设计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本节是为了落实“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的内容要求而设计的,旨在帮助学生认识主要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分…

地质灾害——泥石流 教学设计

  • 课程标准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 教材分析

本节是为了落实“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的内容要求而设计的,旨在帮助学生认识主要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分布地区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泥石流是我国常见的并对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地质灾害。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遵循“情境感知-实验探究-思维构建”的思路展开。

  • 学情分析

作为四川的学生,对于地质灾害有些经历,但仍然有欠完整和系统。需要运用资料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对学生的感受力和认知。在教学中,通过图片、视频资料和实验使学生观察和探究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等特点。

  • 教学目标
  • 结合图示和文字信息等,说明泥石流的成因和形成条件。
  • 运用资料,说明泥石流的危害和分布特征。
  • 树立预防为主、监测预报的思想观念。
  • 教学重难点

运用资料,说明泥石流的成因和危害。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呈现新闻报道:云南元谋“9.17”泥石流。 感悟泥石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对泥石流有感性认知,从身边的泥石流走进地质灾害
泥石流模拟实验设计泥石流的模拟实验,模拟泥石流的形成,控制变量法探究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小组合作完成泥石流模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完成实验报告。根据实验现象和结果,小组交流讨论①泥石流的形成条件。②泥石流带来的危害。 从现象中探究成因,从实验中得出结论。实验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过程,直观有趣,贴近生活,实际操作性强,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泥石流的概念和形成条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探究得出泥石流概念和形成条件。1.概念: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2.形成条件:地形陡峻;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组Ⅰ形成典型的泥石流现象,得出泥石流的概念。对比实验组Ⅱ和实验组Ⅲ未形成泥石流,比较得出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通过实验,学生直接观察得出地理结论,将抽象变得具体可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认知技能。 
泥石流的危害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探究得出泥石流的危害。3.危害: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组Ⅰ模拟的泥石流现象中,可观察到泥石流经过的地区遭到的危害。学生动手操作地理实验,生动形象且富含趣味性,可以较好的突破重难点。
课堂练习读图思考(1)读图说出我国泥石流灾害的多发区。(2)说明图中A、B两地不易发生泥石流,而C地易发生泥石流的原因。 完成课堂练习对点演练,加强理论知识的应用。
课后实践活动通过查询资料、参观自然博物馆、实地调查等,提出泥石流防灾减灾措施。完成课后实践活动,提出泥石流防灾减灾措施。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无忧学习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5uxx.com/48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5uxx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30543650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yzk031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