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选必中册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出题人 :冯雪   审题人:赵珊    &nbs…

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出题人 :冯雪   审题人:赵珊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2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

       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

       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在句式参差中取其气势,取其与情感波折相对应、相共鸣的功能,是李白的古体诗或乐府诗的显著特征。比如那首《蜀道难》,把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八言、九言种种句式杂置于一篇之中恣意驱遣,如急风迅雷般出入于神话与自然、人生感慨与政治预言之间,大有包举群山、扪心问天的巨人气概。

其实,句式的运动感不仅体现于外在形式的长短参差之间,而且体现于内在组合的正反虚实之中。一些带假设性或转折性的连词的使用,使诗行略显散文化的同时,出现诗情的波折和跌宕。《清平调》(其二)从正面落墨,描写后苑牡丹红艳凝香、新鲜带露,隐喻着贵妃的国色天香。随之以一个“枉”字,使语气逆转,比起这种国色天香的牡丹美人,楚王梦遇巫山神女的云雨幻境只不过是枉然断肠一回罢了。由幻境进入历史,诗人陡然发问:汉宫美人谁个可以相仿佛?汉成帝时的赵飞燕娇美动人,却可怜还得倚仗新妆,缺少自然神韵了。此诗妙在善于转折,以情调状语转,以借问语气转,以情感动词转,转折形式多样而不落痕迹,如行云流水的语言背后蕴含着委婉曲折的弹性。

诗艺的特征在于精练,在于脱俗越轨,在于富有跳跃感。而关联转折的虚词和行云流水的句式的使用,却节制着这种精练、脱俗越轨和跳跃感,以便于疏通诗的内在脉络,形成浑然一体的有机性。这便产生了语言的弹性。李白诗重复一些较为特殊、多少有点模式化的句式。比如“朝……暮……”句式往往把时间的连续转换为空间的连续:《流夜郎·永华寺寄浔阳群官》中“朝别凌烟楼……瞑投永华寺”是李白在晚间投宿永华寺的时候,在回忆中折叠时间、地点,以流放夜郎的悲苦心境,思念早上在凌烟楼与浔阳群官告别时“贤豪满行舟”“宾散予独醉”的情景,感叹自己的命运而“愿结九江流,添成万行泪”。也就是说,表面上“朝……暮……”的自然时间,经过回忆性的折叠,已变成富有审美弹性的心理时间了。

有时,朝与暮作为特定的时间刻度,在普泛化的过程中包含着诗人瞬息感的时间体验和幻觉的时间感觉。比如《古风》(其十八):“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这里的“朝……暮……”,以李花的鲜艳易凋,隐喻着对人世歌舞繁华的瞬息烟云的感觉。《猛虎行》两用“朝……暮……”句各有特殊功能。“朝作猛虎行,幕作猛虎吟。肠断非关陇头水,泪下不为雍门琴。”——这里的“朝”意思是“整日里”。由于安史之乱使生灵涂炭,诗人整日里塞满忧患情绪,从早到晚都沉浸在《独行》的悲切情景中。”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张良未遇韩信贫,刘项存亡在两臣。”——这里的朝暮,当然在交代诗人于安史之乱向南逃亡的路程。但是,路程是与幻想混在一起的,他感到当时的情形颇似楚汉相争的乱世,而他走过的地方都是张良、韩信的故地,从对张、韩的幻觉中对自己未能施展的雄才抱有信心。这些朝暮句式,充满着心灵内省的情绪力度,凭借着特定时间刻度弹射出来。

李白句式,无论是外在形式还是内在构成,也无论是采用虚词使“散文化之诗化”达到精深度,还是在多少模式化的形态中开发其潜能,都使其诗行带有飞泻而下,奔流而去,或连环推进婉曲多姿的运动感和弹性感。他以特殊的天才创造告诉人们,在短短的诗句中,到底能够容纳中国语文的多少活性。

(摘编自杨义《李白诗歌句式的语言哲学》)

材料二:

李白的一生有两大矢志不渝的人生追求:在政治上建立一鸣惊人的伟绩,在精神上获得彻底的自由。两股潮流在李白身上一齐汇聚碰撞,必然在他的心灵深处掀起巨大的情感波澜,所以,毫不奇怪,跃动在李白诗中的往往是一种对抗的情感,并因此而形成强大的情感狂潮和同样强大的情感张力。

我们不妨再看一看诗人代表作《将进酒》。这首诗之所以给人以震撼人心的巨大的情感力量,全在于诗中高度的自信与彻底的自卑同在,无边的欢乐与无边的忧伤并存,鄙弃富责与猎取功名对旷达放纵与坚定执著关联。无论是欢乐还是忧伤,是自信还是失望,不同性质的情绪双方都非常强烈而又毫无节制,像一匹脱缰的烈马从情感的一极跳到情感的另一极,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只有一目了然的龉龃对立,两种矛盾的情感激流相互冲撞,激起铺天盖地的巨澜,给人以头晕目眩的情感震撼力,这就是它给人的感受不是消沉而是无穷力量的秘密所在。

过去有些李白研究者不能理解李白诗中情感的急遽变化,清代不少评论家仅从章法技巧上解释李白的诗情。然而,“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苦差事是他所不乐和不屑的,“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才是他的创作方式。张力存在于李白大多数代表作中,如《梁甫吟》《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行路难》之二和之三、《玉壶吟》《江上吟》《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襄阳歌》《蜀道难》《鸣皋歌送岑征君》等作。如果把李白所有诗歌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不同性质的情感的矛盾冲突就更加明显。

张力是进入李白诗歌情感大门的钥匙,而他那悖论式的追求又是产生这种张力的深刻根源。这种追求造成了他情感的左冲右突相互抵撞,使他的个体生命得以充分激扬,并因此将我们民族处于封建鼎盛时期所爆发出来的伟大民族活力推向顶峰——这就是李白的意义与力量之所在。

(摘编自戴建业《生命的激扬与民族的活力——论李白的意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联转折的虚词和行云流水的句式的使用,会不利于诗艺特征的展现。

B.时间心理化、时间感觉的幻觉性等,是特定时间刻度的普泛化过程的结果。

C.戴建业认为,李白诗歌的情感张力、震撼力根源于个人追求的张力。

D.如果没有“龉龃对立”的情感激流,就不会有“头晕目眩”情感震撼力,作品就

   不会有无穷力量。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平调》(其二)一例,能论证句式的运动感亦体现在组合的正反虚实中。

B.从模式化句式的使用可见,在短短的诗句中,到底能够容纳中国语文的多少

   活性。

C.矛盾冲突、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是杨义、戴建业共同实践的学术理念。

D.杨义认为李白句式有着“特殊的天才创造”,戴建业也认同他的观点。

3.结合材料内容,不能支持材料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如不系舟。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李

    白《寄崔传御》)

B.“怀经济之才,抗巢由之节,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李白《为宋中

   丞自荐表》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

    雪。”(李白《将进酒》)

D.“然又慕功名,总欲有所建立,垂名于世,然后拂衣还山,学仙以求长生。   

    (赵翼《瓯北诗话》)

  • 请你以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为例,分析李白诗歌艺术中的“运动感

   和弹性”。(4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砸缸的人     申平

文本一:

哐啷!一声响亮,那口大缸便被砸破了。缸里流出来的,不仅是水,还有千古流传的故事。砸缸少年一举成名。

多少年以后,那位少年已进入老年。在当年被称为西京的洛阳城里,在一处简陋的宅院前,他,又站在了一口缸前。

这是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是他的老管家背着他,同意人家安放在这里的。安放者什么也没说,只留下一张“门状(名片)”就走了。“门状”上的字也很简单:翰林学士王拱辰。

王拱辰,他当然知道。这人在仁宗皇帝时代和自己先后中进士,并因在殿试时勇敢说出考试题目他以前曾经做过,被赐“诚信状元”称号。后来曾出使契丹,以学识阻止战争。在神宗皇帝时代,他也和自己一样,因反对变法,受到王安石的排挤。

上午,王拱辰登门拜访,老管家也曾通报。那时候,他在地下室里正文思泉涌。听到王拱辰的名字,他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拒见了。一是他的确没工夫,二是他早就知道,现在的王拱辰已经不是过去的王拱辰了。听说他在洛阳最繁华的地段,一直在修建一座豪宅,光中堂就有三层楼高,巍峨壮丽。不怪人说“王家钻天,司马入地”。

现在,司马光绕着那口大缸,驴拉磨一样转了几圈,又伸手去撕被金纸包得紧紧的缸口。但是那金纸很厚,还在缸沿儿上箍了一道铜丝,把金纸绷得鼓面一样紧,人手根本抓不住。推一推,重如泰山,敲一敲,闷闷地没有声响。

这缸里到底装的是什么呢?

你去,给我找一块石头来!或者,是一把锤子。他转头对老管家下达了命令。

但是老管家却没有动,他嗫喏了半天,终于鼓足勇气说:君实秀才,人家好心好意给你送来口风水缸,你要砸……不好吧?

不好?有什么不好?他鼓起眼睛问老管家。

这个是聚财的,老管家说,你看咱家,也太穷了吧。夫人有病,都没钱抓药了。

人穷不能志短、乱收东西,非君子之德也!再说,我也得知道这缸里装的是啥呀!

人家说了,十日后方可打开,否则就不灵验了。

以下几天,司马光的生活完全被门外那口大缸打乱了。以前他总是一更睡,五更起,直接到他那间地下室里去编修《资治通鉴》,可以说是心无旁骛。但是现在,那口缸却不断在他眼前晃来晃去。送缸人的用意,缸的内容,都开始让他分心。

而且,自从这口缸安放到他家门口以后,前来拜访他的人不知为什么络绎不绝。

后来他接到京城一位朋友的密札,才知道自从哲宗皇帝继位之后,便由最信任他的高太后辅佐朝政,人们疯传,他即将奉旨进京去当宰相了。

怪不得……

五天以后,夫人不幸去世。也不知道一下子从哪里冒出来那么多人前来吊唁,而且人人都不空手。悲伤之中的司马光让老管家把所有的礼品财物都登记造册,一点不动,然后他悄悄把自己家里仅有的五亩地典当了,开始为夫人准备后事。

出殡那天,路两边人山人海,有人竟然喊出了“司马相公”的口号来。

司马光分明感觉到,正有一口无形的大缸,铺天盖地向他的头上扣过来。这口缸比王拱辰放在他家门口那口缸还要神秘,还要危险。这两口缸最后叠加在一起,悬在他的头上,直搞得满腹经纶的他六神无主,坐卧不安。他知道,他必须马上砸缸了。

但是全家上下没有一个人支持配合他。他想在院子里找个铁器,或者找一块石头,根本就找不到。老管家,还有他的养子司马康,早已带人坚壁清野了。

砸个缸,居然这么难,不然…..不行!这缸非砸不可。否则,我这一世英名,就要毁于一旦了。

凌晨,天刚微亮,官道上就有一个老者走走停停,寻寻觅觅。最后,他怀抱一块石头,一步步走回自家门前,他气喘喘地把石头举起来,对着那口大缸用力砸去。

砰!第一下,竟然没有砸破。石头反弹,险些砸到他。啊,这缸难道真是铁缸?

管他!再砸!哐啷,缸破了……

天亮了,许多人聚在司马宅前看热闹。但见那口大缸里流出来的,果然是黄白细软之物。残缺的缸上还摆着一份礼单,写着一行大字:司马只要清白,钱财自来认领。(有删节)

文本二: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中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摘自《宋史·司马光传》)

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由少年司马光“砸缸”的“哐啷”声引入,极具吸引力;以“多少年以

     后,那位少年已进入老年”跨越时空,引出了主要人物老年“司马光”和核 

     心事件“砸缸”。

   B.这口摆在门口的大金缸,既与原来司马光小时候砸的水缸相衔接,又与此时

     此地司马光的清贫家境形成鲜明对照,情节设计非常巧妙。

   C.管家背着司马光接收了王拱辰送的大缸,还说砸缸会破坏风水以阻止主人

     砸缸,可见,与司马光相比,管家是个更懂得官场规则的人。

   D.两次砸缸,都是世间佳话,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同一人物的性格形象:少年司

     马光富有爱心智慧、机智果敢,老年司马光清正廉洁、意志坚定。

6.关于文本一中的王拱辰这一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突然送来一口“被金纸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缸”,只留下名帖什么也不说,

     王拱辰初次出现就充满着神秘色彩。

   B.“王家钻天”,王拱辰在洛阳最繁华地段修建豪宅,和他之前的光辉履历形

     成巨大反差,推动了情节向前发展。

   C.结尾彰显主题,照应了前文司马光让管家把礼品登记造册的情节,且凸显了

    “王家钻天”的原因。

   D.王拱辰这一人物虽未直接出场,但其形象鲜明而丰满,且具有动态发展变化,

    属于文学作品中的“圆形人物”。

7. 文本一中,“缸”的意蕴深刻丰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8. 文本一作者借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司马光砸缸”巧妙地展开想象,推陈出

     新,创作出了这篇“故事新编”小说。同样写了“砸缸”,主要人物同样具有中国 

     传统美德,文本一为小说,文本二为正史,二者在艺术感染力上有怎样的不同?请

     结合作品比较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45分)

(一)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延陵季子者,吴王之子也,嫡同母昆弟四人,季子最小而贤,兄弟皆爱之。既除丧,将立季子,季子辞曰:“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不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君,义嗣也,谁敢干君?有国,非吾节也。札虽不才,愿附子臧,以无失节。”固立之,弃其室而耕,乃舍之。遏曰:“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季子必不受,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诸侯乎季子。”皆曰:“诺。”故诸兄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若有吾国,必疾有祸予身。”故遏也死,余祭立;余祭死,夷昧立;夷昧死,而国宜之季子也。季子使而未还。僚者,长子之庶兄也,自立为吴王。季子使而还,则君事之。遏之子曰王子光,号曰阖闾。不悦曰:“先君所为不与子而与弟者,凡为季子也,将从先君之命,则国宜之季子也;如不从,我宜当立者也,僚恶得为君?”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季子。季子曰:“尔杀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乱也;尔杀我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去而之延陵。君子以其不受国为义,以其不杀为仁,是以《春秋》贤季子而尊贵之也。

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使于晋而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从者止之曰:“此吴国之宝,非所以赠也。”延陵季子曰:“吾非赠之也,先日吾来,徐君观吾剑,不言而其色欲之,吾为上国之使,未献也。虽然,吾心许之矣。今死而不进,是欺心也。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遂脱剑致之嗣君。嗣君曰:“先君无命,孤不敢受剑。”于是季子以剑带徐君墓即去。徐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节选自刘向《新序》)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不为也/以成曹  

  君/君子曰能守节矣

B.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不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

C.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不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

D.曹宣公之卒也/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不为也/以成曹君君子/曰能守节矣

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除丧,将立季子”与“兴利除弊”(《答司马谏议书》)两句中的“除”含

   义不同。

B.“固立之,弃其室而耕”与“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过秦论》)两句中的“固”

   含义不同。

C.“去而之延陵”与“杳不知其所之也”(《阿房宫赋》)两句中的“之”字含义  

    相同。

D.“非所以赠也”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所以”字含

    义相同。

1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延陵季子是吴国君主的第四位嫡子,为父亲守孝期满之后,长兄遏让位给季

     子,但季子极力推辞并认为长兄遏才是没有争议的继承人。

B.遏、余祭、夷昧三兄弟共同决定王位传弟不传子,为的是最终把王位交给季

   子,因此他们不爱惜身体,甚至希望苍天早点降祸给自己。

C.阖闾对僚自立为吴王很不满,他认为自己和季子才有继承王位的资格,因此

   派专诸刺杀僚后把吴国送给季子,但季子最终没有接受。

D.选文有两处对季子的评价,一是对其让国行为表示肯定,二是对其挂剑行为

   表示赞赏。这也是《春秋》认为季子贤德而推崇他的原因。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若有吾国,必疾有祸予身。(5分)

(2)使于晋而反,则徐君死于楚,于是脱剑致之嗣君。(5分)

 13.季子不受君位和挂剑墓树的故事能给人们什么启示?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满江红·千湖怀古

张孝祥

千古凄凉,兴亡事、但悲陈迹。凝望眼、吴波不动,楚山丛碧。巴滇绿骏追风远,武昌云旆连江赤。笑老奸、遗臭到如今,留空壁。

边书静,烽烟息。通辂传,销锋镝。仰太平天子,坐收长策。蹙踏扬州开帝里,渡江天马龙为匹。看东南、佳气郁葱葱,传千亿。

【注】①该词作于张孝祥因反对投降派主张宋金和议而被弹劾罢归期间。②巴滇绿骏:指晋明帝所乘的骏马。③老奸:指企图篡夺晋朝政权的王敦。④渡江天马:指宋高宗赵构渡江南下。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千百年来,人们都为国家兴亡倍感凄凉,只有作者为千湖周围的历史陈迹已经消

  失而悲叹。

B.“巴滇绿骏”五句写晋明帝击垮王敦的史实,在对比中表明对晋明帝的赞扬和对

  王敦的嘲讽。

C.下阙“仰”字含“期待”之意,作者期望当今天子能谋划长久之策,以实现朝廷

  中兴。

D.宋高宗赵构渡江南下,重新建立宋朝,延续国祚;东南一带佳气葱郁,大有基业

  传承千载的气象。

  1. 本词中的“销锋镝”,与《过秦论》中“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中的“销锋镝”

   有不同的表达目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5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第二个言志,认为自己用三年时间,

  可让一个小国“         ”,至于礼乐教化,“        ”,这是从富国的角度治国。

(2)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                ”解释了颜渊什么是“仁”的

   疑惑,并强调一旦做到这一点,就能达到“             ”的效果。

  • 贾谊《过秦论》中“                   ,           ”这两句,陈述了秦惠文、 

   武、昭襄王时,九国叩关攻秦的结果。

  • 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                    ,                  ” 

   这两句,可以作为“盛衰之理在于人事”的论据。

(5)《〈老子〉四章》中指出,人们做事总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即“      

          ”,如果能做到“              ”,就不会失败。

(6)屈原在《离骚》中经常用“香草美人”做比喻,寄托了他高洁的品性。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做出解释:“            ,            。”

  • 《报任安书(节选)》中,太史公写作《史记》的目的是 “              ,             ,              ”。

第Ⅱ卷(语言文字运用

  • 语言文字运用(12分)

老字号,   ①    ,“老”意味着悠久的历史,“字”蕴涵了深厚的文脉,“号”传承着良好的口碑。从贵州茅台、云南白药到青岛啤酒、东阿阿胶,从内联升的布鞋、全聚德的烤鸭到英雄牌钢笔、飞鸽牌自行车,品类繁多的老字号延续了世代相传的技法和匠心,承载着人们的美好记忆和情感,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民族特色品牌的生动载体。

老字号以独特品质、精湛技艺为形,以诚信理念、历史积淀为神,形神兼具,源远流长。“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企业精神,“同心同德、仁术仁风”的经营理念,成就了 350 多年“世界的同仁堂”。张小泉秉承“良钢精作”祖训,其剪刀锻制技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品质、技艺决定着品牌的高度,人文内核决定其影响的深度。不管经营环境如何改变,若背离创设的初心、弃置经典的延续,老字号只能是    ②    。鉴往知来,循道致远,老字号以不变应万变的“独家秘诀”,就在于核心技艺的传承,传统文化的坚守,让情怀    ③    , 经典生生不息。

岁月如歌,斗转星移。凭着老字号动辄就上百年的历史,要续写新的时代传奇,还须勇于创新,主动求变,顺势而为。我国网民规模庞大,数字经济占 GDP 比重不小。(    ),若无法在互联网终端占据一席之地,终难存续发展。触网简单,翻红不易,老字号要勇于自我革命、善于超越自我,才能塑造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辉煌。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3分)

①      ②       ③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老字号即便深耕大众消费领域

B.老字号固然深耕大众消费领域

C.大众消费领域即便有深耕的老字号

D.大众消费领域固然有深耕的老字号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

       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葡萄酒________①________,是因为其酿造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白藜芦醇。白藜芦醇是一种生物性很强的天然多酚类物质,这种物质主要存在于葡萄的表皮以及葡萄籽中,相比之下在葡萄的果肉和果汁中的含量很低。在白葡萄酒的酿制过程中,__________②__________,所以其中的白藜芦醇含量较低。但在干红葡萄酒的酿造过程中,葡萄皮和葡萄籽在酵母菌的作用下会进行发酵,__________③__________,从而起到更好的抗氧化的作用。  

四、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时下网上有一句话很火:“青春才几年,疫情占三年。”引发不少评议。对于“零零后”而言,疫情确实在他们的青春里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印记。多姿多彩的学生生活因为疫情有了很多限制。但同时,我们也会发现,许多同学虽然遗憾,虽然抱怨,但没有人停滞不前。他们抓住机会,理性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学自己想学的,做自己想做的。他们相信,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第一财经》曾发起过一个问题征集:疫情两年多了,它偷走了你的什么?在众多的答案中,自由、时间、工作、生活和旅游是高频词。同时,在征集到的留言中,不少人谈起疫情下自己“正向的变化”,比如在停滞的时间里学习和思考,取消出行计划后攒下了不少钱,简化生活后有了更多时间陪伴家人,对中国与世界有了新的认知,等等。

在这场波及全人类的疫情中,不少人生路径,在疫情之下改变了原来的走向;不少人遭遇了艰难的时刻,但也有人见证了温暖和感动,更多人在一片迷雾中重新审视自已,找到人生中真正珍贵和值得追寻的东西。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联系实际,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 

1.答案:C

解析: A项“会不利于”错,原文“却节制着……以便于……”说明这种节制最终会“疏通诗的内在脉络,形成浑然一体的有机性”。

B项 原文“有时,朝与暮作为特定的时间刻度,在普泛化的过程中包含着诗人瞬息感的时间体验和幻觉的时间感觉。”是“在普泛化过程中包含”而不是“普泛化”的结果。

D项假设推理错误,“龉龃对立”的情感激流会使作品具有情感震撼力,但并非所有有震撼力的作品都由这种方式达成。

2.答案:D “戴建业也同意这一观点”错误,根据材料,杨义所说的“天才创造”,指的是诗歌句式层面的经营。而戴建业不赞成从诗歌章法技巧的角度来理解李白诗歌,戴建业从人生追求的悖论与情感冲突引发的情感本能来理解。

3.答案:B

解析:A.“怜”“羡”“独”“却”等词语的使用,能够论证情感的波折与跌宕,即诗句的运动感与弹性。
B.仅能论证李白追求功业的一面,不能论证作者“悖论式”追求的观点;

C.“君不见”、“朝……暮”句式,以及情感的波折跌宕,均能论证材料一的核心观点;
D.通过后人评述,能够论证李白悖论式的人生追求。

4.答案:①运动感:外在句式长短参差,内在组合正反并置:以七字句表达盛宴、停滞、茫然、阻塞等多种情感,以三字句表达强烈哀叹,形成飞泻而下,奔流而去、情感与句式共鸣的运动感。②弹性:“欲”、“将”等虚词,“闲来”与“忽复”,“黄河”与“太行”等时空改造与连续,“行路难”等句式均节制冲突跳跃,使转折自然,文气流畅,形成弹性。

5.答案C  “与司马光相比,管家是个更懂得官场规则的人”理解错误。由文中“嗫喏了半天,终于鼓足勇气”“你看咱家,也太穷了吧。夫人有病,都没钱抓药了”等细节可知,管家是个忠于司马氏,一心为主人打算的人,并非出于维护官场规则去做事。

6.答案:C “且凸显了“王家钻天”的原因”分析有误。原文并没有交代王家钻天的原因,推断有误。

7.答案:①金钱的诱惑以及内心贪婪的欲望。送来的满缸金银财宝,是为官者随时可能面临的诱惑;管家和家人都有动摇,可见欲望很难克制。②趋炎附势、逢迎攀附的庸俗风气。人们疯传司马光即将进京升职的消息,络绎不绝地来访,实则是攀附权贵的风气使然。③未知的威胁和舆论的压力。面对生活中的不明情况,司马光感到惶惑不安。(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8.答案:①形象塑造上,文本一讲求艺术性和文学性,多种艺术手法塑造的人物形象立体丰满,如既写到司马光坚守节操,也写到他犹疑、纠结;文本二真实客观,以简笔勾勒人物,形象鲜明。②叙事上,文本一以想象虚构故事,有铺垫伏笔,曲折生动,情节引人;文本二平铺直叙,简约明了。③语言上,文本一生动传神,如写司马光的心理,贴合人物,入情入理;文本二简洁凝练,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9.答案:选择B“不义”的宾语是“曹君”。

10.答案:选择A。A相同:出掉,清除;B不同:坚决,坚定/牢固,稳固 C 相同:到D相同:用来……的

11.答案:选择D。

12.(1)答案:都不怕死而做危险的事,吃饭的时候必定祷告说:“苍天如果保佑我的国家,一定赶快加祸给我。”(采分点:为,做;祝:祷告;疾,赶快)                               

(2)答案:季子在晋国完成了出事任务返还,徐君却已经死在楚国,季子于是解下宝剑送给继位的徐国国君。(采分点:“反”通“返”,返回;致,给予;嗣君,继位的国君)

13.答案:(1)季子不受君位,可见其义;不杀阖闾,可见其仁。季子为世人称颂,启示我们做事要以仁义为先。

(2)挂剑墓树的故事说明季子没有忘记对故友的承诺,即使故友逝去,依然以千金之剑相赠,季子可谓诚信君子的典范,启示我们要重信诺。                    

14.A(“人们都为国家兴亡倍感凄凉,只有作者为千湖周围的历史陈迹已经消失而悲叹”错,原文是说千古凄凉兴亡事都已逝去,如今只能对着陈迹悲叹,并非只有作者悲叹。)

15.①《过秦论》中的“销锋镝”意为销毁天下的兵器,以削弱百姓力量,意在批评秦始皇的暴政;②本词中“销锋镝”意为朝廷放弃抵抗,选择议和以换取安宁;③词人借“销锋镝”一词,表达对投降派苟且偷安、偏安一隅的讽刺。

16.答案:可使足民  以俟君子

克己复礼为仁  天下归仁焉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

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17.顾名思义  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一脉相承

解析:“顾名思义”,从事物的名称联想到它的含义。结合下句“‘老’意味着悠久的历史,‘字’蕴涵了深厚的文脉,‘号’传承着良好的口碑”可知,是从事物的名称联想到它的含义”。“无本之木”,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用来形容没有基础的东西,不会有长久发展。此处语境是指老字号背离创设的初心、弃置经典的延续就缺少了基础,不会有长久发展。“一脉相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

18.A

解析:结合下句“若无法在互联网终端占据一席之地,终难存续发展”可知主语是“老字号”,保持主语一致的原则,此句主语应该也是“老字号”,排除 C、D;结合后文的“若”可知此处是假设,表示承认某种事实,暂让一步的意思,所以应该用“即便”,排除 B。

19.答案:①之所以具有抗氧化的作用 ②由于采用了果肉和果汁作为原料 ③使得白藜芦醇的含量上升(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0.

例文:

在“战疫”中成长,青春本色向阳

青春本色当似火,岁月节律应如歌,虽则我们的“冠笄之礼”逢上了“新冠”疫情,虽则许多人的人生方向因为疫情而产生了改变。而我认为,疫情这场挫折,其实是最好的教材,它让我们有时间重新审视自我,它让我们认识到艰辛与磨砺是成长最好的催化剂。

在疫情的艰辛与磨砺中,我进一步理解了责任与担当。

无数医护人员逆行奋战,筑起生命安全之墙;千万人合作抗疫,修建成禁锢病毒的牢笼。钟南山院士年已耄耋,却仍担当抗疫重任,无愧“国士无双”的称号;医护人员奋战于一线与病毒争夺生命,不负“白衣天使”的美名!没有他们的付出,疫情的阴霾不可能淡去,生命安全不会得到保障。他们的奉献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责任与担当,众人减少外出为抗疫助力的牺牲让我领会了团结的真谛。

在疫情中,我增强了适应社会的能力。

疫情给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困难,却磨炼了我们的意志品性,让我们能更好地应对挑战抢抓机遇。正如海明威所说,“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留下的伤痕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坚强的部分”。细品其言,诚然如斯,疫情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却给予了我们适应变化和灾难的能力,每天上网课,也提升了我抵制诱惑、坚守内心的素养。祸兮福所倚,我因疫情而砥砺品格、增强技能,这将为我日后更为理智地谱写人生蓝图奠定基础。

在疫情中,我进一步认识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深刻。

疫情不分种族,病毒没有国界。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任何国家都不能置身其外,任何一个种族都不能独善其身。正是疫情这场灾难,让我认识到,不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国与国之间,只有提升认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团结协作、携手应对,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才能战胜一切困难,维护人类共同家园。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青年如朝阳,疫情是挫折,也是考验。而对我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把“所学”化为“所能”,立鸿鹄之志,展迅疾之行。我应当在实际行动中,健康成长,奋发有为,勇于担当、甘于奉献,聚涓滴之力,护我山河无恙,人民安康。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让我在疫情这场烈火中洗礼成长,让生命绽放出更加绚丽之光芒。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从网络流行语和《第一财经》问题征集的角度,引出了一个关于三年新冠肺炎疫情中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的话题,并引出了关于疫情逆境与人生走向、人生规划的思考。其实,对于材料的解读,可以重点放在材料第三段。疫情让人们改变了原有的人生走向,让人们遭遇到艰难时刻,让人们陷入迷雾,这其实是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遇到的逆境,只不过疫情将之放大化与集中化了而已。而对待逆境,不同的人生态度却决定了不同的结果。随波逐流者只能被动地等待越来越坏的结果;守望相助者却可以拥抱温暖与感动;善于审视自我与迎难而上者,却依然可以找到自己真正珍贵和值得追寻的目标。

作文材料的大背景是“新冠”疫情肆虐,所以考生写作时最好可以借助这一情境去展开议论文写作。同时,可以把疫情扩大化为人生中的逆境,由此指出影响人一生的是应对逆境的态度:逆境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不便与磨难,却也让我们在克服不便、磨难的过程中,磨炼了意志力,塑造了一个更为顽强的自己,或让自己对未来的人生选择更为清晰;另一方面,面对逆境,若我们能做到的是“风月同天”而非“互相撕咬”,我们其实能在收获温暖的同时,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果等。

立意:

1.疫情让我在磨练中成长。

2.逆境是灾难,也是课堂。

3.面对困境,守望相助才是最好的诺亚方舟。

文言文翻译:

    延陵季子是吴王的儿子,吴王的正妻生了兄弟四人,季子年龄最小又最贤能,哥哥们都喜欢他。为亡父服丧期满后,季子的长兄遏打算立季子为国君,季子推辞说:“曹宣公死的时候,诸侯与曹国人都认为曹君负刍的做法不合乎道义,要立子臧,子臧离开了曹国,他们就没按原来的想法做,这成全了曹君负刍,君子说子臧能守节义。您是理所当然的继承人,谁敢反对您?据有一个国家,不是我的操守。我虽然没有才能,但愿意依从子臧,使自己不致丧失节义。”他们坚持要拥立季子,季子抛弃了他的家产去耕田,他们才放弃了立季子的想法。遏说:“现在像这样逼迫着把王位传给季子,季子一定不接受,请允许我不把君位传给儿子而传给弟弟,兄弟一个接一个地做君主,而把诸侯之位传给季子。”哥哥们都说:“好。”因此哥哥们做国君的时候,都不怕死而做危险的事,吃饭的时候必定祷告说:“苍天如果保佑我的国家,一定赶快加祸给我。”所以遏死了余祭即位,余祭死了夷昧即位,夷昧死了,国家应该传给季子。季子出使还没有回国。僚是长子遏的庶出兄长,他自立为吴王。季子出使回来,就把僚当作国君来侍奉。遏的儿子叫王子光,又叫阖闾。他不高兴地说:“先君不把君位传给儿子而传给弟弟的原因,都是为了季子啊,如果遵从先君的命令,那么国家应该传给季子;假如不遵从先君的命令,我应当是即位的人啊,僚怎么能当国君?”于是就派专诸刺杀了僚,而把国家交到季子手中。季子说:“你杀了我们的国君,我接受你的国家,这就是我和你共同作乱了;你杀了我的哥哥,我又杀你,这是父子兄弟互相残杀,永远没有了结的时候。”季子就离开吴国到延陵。君子认为他不接受国君之位是义,认为他不杀人是仁,因此《春秋》认为季子贤德而推崇他。

延陵季子奉命向西出使晋国,佩带宝剑拜访了徐国国君。徐国国君观赏季子的宝剑,嘴上没说什么但神色中流露出想得到宝剑的意思。季子在晋国完成了出使任务返还,徐君却已经死在楚国。季子于是解下宝剑送给继位的徐国国君。随从人员阻止他说:“这是吴国的宝物,不是用来作赠礼的。”延陵季子说:“我不是赠给他的。前些日子我经过这里,徐国国君观赏我的宝剑,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是他的脸色透露出想要这把宝剑的表情,我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就没有献给他。即使如此,在我心里已经答应给他了。如今他死了,却不把宝剑进献给他,这是欺骗我自己的良心。爱惜宝剑(而不实现心中的诺言),欺骗自己的良心,刚正的人是不这样的。”于是解下宝剑送给了继位的徐国国君。继位的徐国国君说:“先君没有留下(收纳宝剑的)遗命,我不敢接受宝剑。”于是,季子把宝剑挂在了徐国国君坟墓边的树上就离开了。徐国人赞美延陵季子,歌唱他说:“延陵季子啊,没有忘记对故友的承诺,解下价值千金的宝剑,挂在了他的坟墓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无忧学习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5uxx.com/38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5uxx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30543650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yzk031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