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东三中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级
期中考试题(语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座位号、试室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一般观念上都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不但老百姓不可能有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自身社会地位的享受,就是贵为天子的君主,也不应该一味地贪图享乐。《尚书·五子之歌》:“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把华丽的美与奢侈的生活欲望简单地等同起来,甚至认为追求华丽的美就是一个国家衰败和灭亡的根本原因。《国语·楚语上》:“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为。”这是倡导朴实之美的最基本的经济和政治的原因,与此同时,传统美学观也就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了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摘编自魏家俊《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的绚丽之美》)
材料二:
在高歌民族复兴的今天,怎样认识中国文化传统,是我们的重大课题。因为体大,自然思纷;为求其真,仁智之见,我们都应该研究。历览前贤著述,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
和而不同,厚德载物。重视人与自然之间,族群、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所谓“天人合一”是经过区分天人、物我之后,重新肯定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在观念上形成了“协和万邦”“天下一家”的文化理想。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善于化解对立,主张仁爱、和为贵。
刚健自强,生生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就是指人要向天地学习,以“刚毅”的精神,生生不息,奋斗不止。中国人因此而创造了世界上独特的文明,而且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断的文明。
仁义至上,人格独立。我们以仁义为最高价值,崇尚君子人格,肯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弘扬至大至刚的正气,强调人人都有内在的价值与不随波逐流的独立意志,守正不阿,气节凛然,甚至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主义肯定人民是主体;人君之居位,必须得到人民的拥戴;保民、养民是人君的最大职责。
整体把握,辩证思维。中国思维有两大特征,一是整体观,二是阴阳观。前者从整体上把握世界或对象的全体及内在诸因素的联系性、系统性,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后者重视事物内在矛盾中阴阳等关系的对立与平衡。
经世务实,戒奢以俭。我国有现世与实务精神,强调知行合一,经国济民,兼重文事武备,明理致用,反对空谈高调。尊重劳动,倡导勤俭节约,力戒骄奢淫逸,鄙视不劳而获。
中国文化精神的这些特质可以成为中国梦的文化底蕴,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实际上,中国古代文化可以作创造性的现代转化。例如中国古代的社会理想,或者说中国梦,代表话语应是《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
这是儒家所设想的远古时期“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也可以说是古代中国人的梦想。这就是“天下一家”的社会理想。
两千多年来,平民子弟通过宗族祠堂与家庭教育世代传承的精神信念,其主流价值仍然是仁爱、孝慈、正直、忠信。百姓接受并影响他人的生活哲学,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忠臣义士的故事和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中的廉洁勤俭、与人为善等观念,如《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四书”中的一些内容。这些价值通过唱戏的、说书的,通过家人乡亲口耳相传,逐渐在民间扎根。
(摘编自郭齐勇《中国文化精神的特质》)
材料三:
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为什么从前人们喜欢看戏,现在不喜欢呢?这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时,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当人们打开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电影、电视时,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看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了。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亦然。但是,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取知音。如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从2014年登陆好莱坞杜比剧院后热度一直不减。这种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语境里被认同、被赞叹,真正走向了世界。
(摘编自封寿炎《数字时代,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传承》)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上古时代到春秋时代,人们强调满足人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反对追求华丽的奢侈。
B.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应当充分研究诸多前人观点,才能较为完整地总结出其精神特质。
C.“天人合一”是区分天人、物我之后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顺其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
D.中国思维具有整体观与阴阳观,其内涵有相同性,都主张内在的联系性、系统性与平衡性。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文化强调民为邦本,“民为贵、君为轻”,民与君的关系恰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传统美学观把对美的鉴赏和崇尚纳入政治风格和道德评价领域,它就将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
C.中国梦是以中国文化精神为底蕴的,“天下为公”“天下一家”是其社会基础。
D.《三字经》《千字文》是带有儒家文化密码的蒙学读物,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本身也是一种信息,信息越发达文化传播也就越广泛。
B.传统文化要在网络文化时代持续发展壮大,就必须有所创新。
C.在数字化、信息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会彼此冲击,形成干扰。
D.一个民族保存着还是抛弃了自己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是它将要强盛或者衰落的标志。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军人离开了战场还是军人吗
陈玉福
硝烟在傍晚的阵地上缭绕,战士们在坑坑洼洼的焦黑的土地上收集着战利品,空气中夹杂着浓烈的血腥味儿……一场解放兰州的激烈战斗刚刚结束。
1949年8月中旬,我西北野战军准备以三个主力兵团攻打兰州城。战役开始前,彭德怀司令员把另外两部分兵力布置在了宁夏和西宁一线,它们的任务是在主力兵团攻打兰州时,阻止国民党宁夏马鸿逵部和青海马步芳部增援兰州,以及寻找战机歼灭敌人。在攻打兰州的主力兵团里,“英雄第一师”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先锋队。经过一次次激烈的战斗,终于彻底打败了马继援的守城部队。兰州解放了,这一天是1949年8月26日。
此时此刻,插在阵地最高处的“英雄第一师”军旗,在霞光里迎风招展,猎猎作响。
硝烟还未完全散尽,师长李佩其拿着望远镜走向了一辆苏式“嘎斯69”吉普车。他刚要上车时,一阵马蹄声传来,循声望去,一位年轻的战士快马加鞭朝他奔来。来人是司令员派来的,命令一师师长李佩其和政委马明义晚上十点赶到司令部。
李佩其知道又有新任务了,很是高兴。他上车前,又望了一下士兵们正在打扫的战场,一股浓郁的火药味随风扑鼻而来,里面还夹杂着尸体的焦臭味。
近处的两个战士拣着地上的枪支弹药,无拘无束地说着想老婆想家的话题。李佩其焦裂的嘴唇上扯开了一丝笑意,不禁想起了爱人陈一莲,已经十多年未见了吧,如今她在哪里?十多年的戎马生涯,一仗接着一仗地打,部队也一步步地向前推进,打完了兰州,又该到什么地方去呢?他再次举起望远镜,又一次将傍晚的兰州城拉近了距离……
此时此刻,李佩其似乎觉得到了天之尽头。
学生时“花褪残红青杏小”的稚嫩早已抹去,常是沉卧在“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艰苦险恶的战事里,清华园里至真至纯的诗意女子的容貌已然飘逝久远,如断线的风筝一般。眼下的一幕,带给他的不是胜利者的自豪,而是久违了的儿女情长……
吉普车碾过崎岖的战场,摇醒了李佩其匆匆的梦境,他不由得笑了,笑自己身在战场还如此多情,如果让政委猜出了他的心思,一定会难为情的。
师政委马明义还沉醉在这场战役的胜利之中,黝黑的脸庞上散发着黑亮的光彩,额头上的青筋因为刚刚经历过战事的艰险和胜利后的激动,还在微微跳动。
“司令员亲自召见我们,一定又有大仗打了。”李佩其兴奋地对马明义说。
马明义顿时摩拳擦掌,骄傲地回答:“咱们是西北野战军的王牌师嘛!”
李佩其望着沿途空荡荡的民房,不由黯然神伤:“可惜呀……”
马明义知道李佩其说的可惜是什么意思,也知道李佩其为什么这么伤感。是啊,如果陈师长还活着,此时他不定该有多高兴呢!
李佩其从上衣兜里掏出了被鲜血染红的小纸包,小心翼翼地打开,里边是一张照片,一个大约十岁的小男孩正冲着他笑呢!照片下还有一张写着地址的纸条,他说:“政委,陈师长把儿子托付给我,他妻子……”
看着照片上小男孩充满童真的笑容,马明义的眼睛湿润了:“陈师长的妻子早在三年前就……就牺牲了……”
李佩其轻轻抚去洒落在照片上的泪水,慎重地把它重新包好,放入了上衣的口袋里。他擦了擦眼角迷蒙的泪水,吸了口气,接过马明义递来的点燃了的香烟,猛吸了两口,烟雾从嘴里飘出后转瞬消失在了车窗外头。
吉普车继续在兰州的沙石路上行进着,周遭荒芜的风景顺着车窗徐徐而过,深深地吸引着他的眼球,远处光秃秃的山峦上几乎寸草不生,他莫名地对这山的荒芜产生了一种亲切感。这山下是不是藏匿着什么宝藏呢?唉,管这些干啥呢?现在首要的任务是打仗,解放全中国。等到全中国解放的那一天,他就要求脱下军装去搞地质,去完成他实业救国的梦想。如果有那么一天,他的目标不是在这里,一定是在兰州以西。在清华上大学时,他就知道那里有个叫新川峡的地方,那里很可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下宝藏……
(选自《国家使命》第一章)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英雄第一师”是攻打兰州主力兵团中的先锋队,在司令员的部署下,“英雄第一师”的战士孤军奋战,用鲜血换来了兰州的解放。
B.上车前李佩其看到士兵们打扫战场,又听到其中两名战士谈论的想家话题,这话题引起了李佩其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爱人的思念。
C.马明义去司令部的路上一直非常激动,胜利的喜悦让他深深陶醉,这从他脸庞上散发的光彩和额头上微微跳动的青筋都能看得出来。
D.李佩其知道兰州新川峡有地下宝藏等待自己去开采,因此他面对荒山有亲切感,这说明他在清华大学有可能读的是地质专业。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段抓住“硝烟”“坑洼焦黑的土地”“血腥的气味”等战场中的特定事物,以环境的残酷渲染出战争的激烈。
B.文中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李佩其的形象,既有实写又有虚写,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使得师长的形象跃然纸上。
C.“花褪残红青杏小”“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处引用,描摹出李佩其的心理活动,也增强了小说的文化气息。
D.节选部分写李佩其在接受“新任务”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直到结尾对他的“新任务”只字未提,能调动读者阅读的积极性。
8.小说写陈师长托孤的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战争小说中的英雄人物,既要有豪情,也要有感情,这样才能将其“人性”体现得完整而真实。小说中的李佩其就是这样一个典型,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居易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居易文辞富艳,尤精于诗笔。所著歌诗数十百篇,皆意存讽赋,箴时之病,补政之缺。而士君子多之,而往往流闻禁中。二年十一月,召入翰林为学士。三年五月,拜左拾遗。
上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
王承宗拒命,上令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居易面论,辞情切至。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绛对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上曰:“卿言是也。”由是多见听纳。
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居易儒学之外,尤通释典,常以忘怀处顺为事,都不以迁谪介意。
居易初对策高第,擢入翰林,蒙英主特达顾遇,颇欲奋厉效报,苟致身于訏谟之地,则兼济生灵,蓄意未果,望风为当路者所挤,流徙江湖。四五年间,几沦蛮瘴。自是宦情衰落,无意于出处,唯以逍遥自得,吟咏情性为事。太和已后,李宗闵、李德裕朋党事起,是非排陷,朝升暮黜,天子亦无如之何。杨颖士、杨虞卿与宗闵善,居易妻,颖士从父妹也。居易愈不自安,惧以党人见斥,乃求致身散地,冀于远害。凡所居官,未尝终秩,率以病免,固求分务①,识者多之。
选自(《旧唐·书白居易传》卷一百六十六,列传第一百一十六;有删减)
【注】分务,犹分司,唐宋之制,中央官员在陪都(洛阳)任职者,称为分司。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
B.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
C.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
D.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深无益于圣朝/乃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即便是皇族宗室也不得任意出入,也称宫禁。
B.左拾遗,官名。武则天垂拱元年始置,隶属门下省,掌管供奉讽谏、纠察百官之职,属于监察机构。
C.对策,始于汉代,由被荐举的士人回答皇帝提出的政治、经义方面的问题。后科举考试也袭用此法。
D.江表,“江”指长江,“江表”即长江之外,相对中原地区,长江之外包括了江南江东等大部分地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居易胸怀宽广、性格豪放。因事被贬江州司马,却能心平气和、不计得失,对升官贬职毫不介意。
B.白居易才华横溢、心忧天下。精通写诗,诗作富有比兴讽喻意味,针砭时弊、补救时政,颇受赞誉。
C.白居易为官谨慎、远祸避害。担心被加上党人之名受排斥,为避党争之祸,主动请求任职闲散之地。
D.白居易备受排挤、仕途多艰。武元衡被刺后,虽然力论其冤,却因宰相认为他未尽谏诤之职而被贬谪。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诛,事无巨细必言者,盖酬陛下特力拔擢耳,非轻言也。(4分)
(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4~15题。
归园田居(其二)
陶渊明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①。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①轮鞅:指车马。
14.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B.中间四句是以外在的“动”来写乡居生活内在的“静”,写出了诗人往来于田间,打理桑麻,虽孤独但也欢乐的隐居生活。
C.“野外罕人事”与“户庭无尘杂”一外一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诗人摆脱官场和世俗束缚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D.这首诗语言质朴,语调悠然,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在一片“静”的境界中,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
15.陶渊明的乡居生活总体说是平静安宁的,但是他的心情也会有喜有忧,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厌倦官场、向往自由生活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写天姥山道路蜿蜒曲折,奇花异石令诗人流连忘返,不知不觉中已到傍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的《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一轮秋月以及寂静的船舫来衬托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
(4)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词人洒酒祭月,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5)秦观在《鹊桥仙(纤云弄巧)》中表明爱情天长地久,不在一朝一夕的依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
在历史长河中,当中华民族面临_____的危急关头,无数中华儿女挺身赴难,用鲜血捍卫正义,用生命换取和平。在岁月静好的年代,每一个平安顺遂的日子里也有人在默默付出,为我们负重前行。
今天,“学习英雄,成为英雄”已是全社会的共识。以英雄的情怀、风范和信念重塑自身,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_____已是中华儿女戮力同心的目标。
学习英雄,要以英雄之情怀强化历史责任。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这些______的名字背后是烈士无畏、殉为家国的崇高情怀,也是我们强心壮志、勇往无前的灯塔与坐标。( )。面对更加______的形势和更加艰巨的任务,我们唯有以冲锋的姿态和无畏的勇气,赓续先烈的英雄气概,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生死存亡 砥砺前行 耳熟能详 错综复杂
B.生死攸关 砥砺前行 耳濡目染 错综复杂
C.生死存亡 前赴后继 耳濡目染 扑朔迷离
D.生死攸关 前赴后继 耳熟能详 扑朔迷离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前进入关键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加速演进
B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前也进入关键时期
C.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
D.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我们唯有赓续先烈的英雄气概,以冲锋的姿态和无畏的勇气,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
B.我们唯有赓续先烈的英雄气概,以冲锋的姿态和无畏的勇气,担负起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
C.我们唯有以冲锋的姿态和无畏的勇气,赓续先烈的英雄气概,担负起实现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
D.我们唯有以冲锋的姿态和无畏的勇气,赓续先烈的英雄气概,担负起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历史重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9分)
一般动物血液被制作成血豆腐,是理想的补血佳品。鸡血、鸭血和猪血是我们常见的食材,适量食用,好处多多。
动物血中含铁量最高,每100克鸭血中含有39.6毫克铁,相当于13个100克猪瘦肉中的含铁量。其中含有血红素铁,易被身体吸收和利用, ① ,防止出现缺铁性贫血。
② ,每100克鸡血的热量达到205千焦,猪血中含有230千焦,猪瘦肉中含有598千焦热量。由此可见,血豆腐是减肥瘦身的好食材,不仅能给人们一定的饱腹感,而且也能减少热量。
动物血还是网传的“清肺”偏方。猪血、鸭血中的血浆蛋白能结合侵入机体的有害金属微粒、粉尘等,从而减少胃肠对它们的吸收,能起到一定的清肠胃作用。但消化道和肺部是互不相通的, ③ 。
20.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1.请结合材料,用三个三字短语分别概括适量食用动物血的益处。(3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律,是对各种欲望的自我控制,是一种积极而主动的人生态度。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句名言:“如若你想征服全世界,你就得征服自己。”征服自己就要学会自律。自律源于人们对成功的追求和渴望,主要表现在道德修养、组织纪律和意志品质上的自我控制。当自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一个人的人格、智慧、才能就会变得更加完善、出类拔萃。
读了上述材料,你对“自律”有什么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结合材料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级语文科期中考试(参考答案)
1.选B (A项,缺少限制范围,应在“强调”前加限定词语“一般观念上都”。C项,材料二第二段说“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而不是片面征服自然”。D项,思维的整体观与阴阳观内涵不同。)
2.选A (B项,将“已然”当“未然”,原为“成为”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超美学的标准,选项中是“将成为”。C项中,“‘天下为公’‘天下一家’是其社会基础”错,原文中说“历史文化基础”。D项,“中国文化传承的核心载体”错。)
3.选A (材料三观点是“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只有A项是从信息化、数字化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说的。)
4.参考答案: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开门见山,表明写作对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质”,然后分六段指出了特质的具体内容,最后论述传统文化精神特质与中国梦的关联以及传播方式。②运用了大量的理论论证、引用论证(或道理论证)。在具体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特质时,作者引入并阐释了很多传统文化名句,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使论证更明确,更有说服力。③运用了举例论证。点明中国文化和而不同、厚德载物,并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上分析。通过中国梦来证明,中国古代文化可以做创造性的现代转化。(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5.参考答案:①提炼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通过故事、蒙学读物、族谱家训、民谚民谣的形式加以固化,运用民间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播。②对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作品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处理,使之走出国门,走向世界。③做好传统文化的数字化整理工作,展示文化的多样性,推动文化的传承,促进文化与科技整合,推动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言之成理即可)
6.A(A.“孤军奋战”表述有误。原文说“战役开始前,彭德怀司令员把另外两部分兵力布置在了宁夏和西宁一线,它们的任务是在主力兵团攻打兰州时,阻止国民党宁夏马鸿逵部和青海马步芳部增援兰州,以及寻找战机歼灭敌人”,所以,从原文可看出兰州解放并不光是“英雄第一师”的功劳,奋战的还有主力兵团的其他战士。故答案为:A。)
7.B(“既有实写又有虚写,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错误。文中没有采用“虚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而是采用实写,用直接描写的手法塑造师长的形象。故答案为:B。)
8.答案:①刻画出以陈师长为代表的革命者舍家为国的无私奉献形象,使小说中的革命者形象更加丰满。②既解释了上文李佩其黯然神伤感到可惜的原因,又为下文写李佩其坚定报效国家的信心做了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③陈师长的妻子三年前就牺牲了,攻打兰州陈师长自己也英勇牺牲,托孤之事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暗示了和平、幸福的来之不易。
9.答案:①小说中的李佩奇是“英雄第一师”的师长,他率领部队英勇作战,取得关键性的胜利,且始终不忘初心,怀揣实业报国之梦想,这都是体现其豪情的一面。②小说中的李佩其还是一个重感情的人,战斗闲暇,他思念自己的爱人,回忆大学时的美好,为牺牲的陈师长感到伤感惋惜等,这是体现他重感情的一面。③小说既写出了李佩其的豪情,又表现他的儿女情长,让英雄人物从“神化”走向“人化”,更富有时代感和生活气息。
10. B抓不同之处,然后抓标志和关键“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以”连接两个动宾短语不能断开,另外“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而与之宰相”这个句子是一句完整的句子,不能断开,故只能选B选项。
11. B 前半段叙述对,但是“纠察百官之职,属于监察机构”表述错误,这个职责权限是御史和御史大夫的权力。
12. D“虽然力论其冤却因宰相认为他未尽谏诤之职而被贬谪”此处错,是指责他越级言事而被贬谪。
13.(1)白居易不避被诛杀而死亡的危险,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情都一定奏报给您的原因,是因为陛下您特别尽力地提拔他,他不是轻率地说。(“所以”:……的原因;“拔擢”:提拨;“轻言”:说话轻率。句意1分)
(2)我于是写了这首长诗,作歌赠送给她,总共六百一十六字,命名为《琵琶行》。(4分。“为”:写、创作;“凡”:总共;“命”:命名;句意1分)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从小聪慧过人,胸怀豁达开放。白居易文辞丰富艳丽,尤精于做诗。所著诗歌数十百篇,皆含讽谏之意,针砭时弊,弥补政务之缺漏,受到那些有志有识之士的赞赏,并往往流传到宫中。元和二年(807)十一月,白居易被召入长安任翰林学士。元和三年(808)五月,官拜左拾遗。
皇上又欲加授河东王锷以平章事,白居易谏道:“宰相是陛下辅佐之臣,非贤德良材不能居此位。王锷勒索民财进奉,为换取恩泽,不能让天下人认为陛下得了王锷进奉,便授他宰相之位,这对我圣朝极为不利。”此事便作罢。
王承宗反叛,皇上命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中十有七八上奏劝止,白居易面谏皇上,情辞极其恳切。接着又奏请停止河北用兵,奏文共有数百上千言,都是别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皇上大都听取采纳了。惟独谏吐突承璀之事言辞太尖锐,皇上很不高兴,对李绛说:“白居易这小子,是朕提拔他才有这样的声名地位,他却对朕无礼,朕确实难以忍受。”李绛回答说:“白居易不避被诛杀而死亡的危险,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一定奏报给您的原因,正为报答陛下对他的大力提拔,并不是轻率地说。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止白居易讲话。”皇上说:“卿所说有道理。”从此白居易的意见多被采纳。
元和九年冬天,入朝做官,被授予太子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七月,盗贼诛杀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领头上疏论其冤屈,请求迅急捕贼以洗雪国耻。执政宰相认为白居易是太子属官而非谏官,不应在谏官之先议论政事。正碰上有人一向嫉恨白居易,便挑他的毛病,说他浮华无德行,执政宰相正厌恶他多言,奏请皇上贬他为江表刺史。诏令发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议论此事,说根据白居易所犯过错,不宜让他治理州郡,于是追发诏令授任江州司马。
白居易除了精通儒学之外,还特别通晓佛学经典,常常把忘记是非恩怨,把顺应变化当作追求,都不把自己被迁谪贬官放在心上。
当初白居易凭借科举考试中“对策”一科获得高等级,被提拔进入翰林院,蒙英明的圣上很通达特别知遇关照他,他也很想振奋努力报效朝廷,如果身处朝廷重位,就想兼济天下百姓,自己蓄积在心中的想法还没来得及实现,平白无故地被当权者所排挤,辗转于江湖之间。四五年的时间里,几次沦落到蛮荒瘴疠之地。他从此做官的志趣衰减,对到何处任何职位一点也不在意,只把逍遥度日自我满足,吟诗做赋吐露情致当做主要事情。太和以后,李宗闵、李德裕等拉帮结派朋党纷争之事爆发,是非错乱、排挤打击陷害常有,官吏有可能早上被提拔晚上就被罢免,皇上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杨颖士、杨虞卿与宗闵私交甚好,白居易的妻子是杨颖士伯父的妹妹。白居易自己越发感到不安,害怕自己因为被看做结党之人而被排挤,于是要求置身于闲散的官位,希望远离祸害。所有他担任过的职务,都不曾坚持到整个任期,大多以自己有病为由而免职,坚决要求到东都洛阳任职,有见识的人都赞扬他。
14.B (这四句写的是诗人时常沿着野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和乡邻们来来往往,共话桑麻,并不孤独。)
15.①诗人的“喜”是喜乡间生活宁静和乡邻关系友好淳厚。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就表现了乡居生活的宁静;“虚室绝尘想”暗含摆脱官场和世俗束缚后的喜悦;“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描述了诗人与乡邻一起谈论桑麻生长的情景,表现了乡邻关系友好淳厚,令人喜悦。②诗人的“忧”是忧自己的庄稼毁于一旦。“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诗人生怕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毁于一旦,心怀恐惧。③一喜一忧,反映出诗人经历过乡居劳作的洗涤,诗人的心灵变得明澈了,感情变得淳朴了。(每点各2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16.(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2)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4)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7.A(生死存亡:或者生存,或者死亡,形容事关重大或形势极端危急。生死攸关:关系到人的生存和死亡。根据语境,应选“生死存亡”。砥砺前行:经历磨炼,克服困难,往前进步。前赴后继:前面的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英勇战斗,不怕牺牲,奋勇向前。后者多用于战争年代,故选“砥砺前行”。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耳濡目染: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根据语境,应选“耳熟能详”错综复杂:许多东西交叉牵连,情况多而杂。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识别。此处没有“难于识别”的意思,应选“错综复杂”。)
18.C(括号前说的是历史上烈士,括号内语句宜以“当前”开头,排除A、B:括号后为“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形势和更加艰巨的任务”,分别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形成照应。故C项最恰当。)
19.B(画横线的句子语病有二,一是语序不当,“以冲锋的姿态和无畏的勇气”和“赓续先烈的英雄气概”顺序对调;二是成分残缺,“实现”前添加“担负起”。A项成分残缺,C项语序不当,D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故B项修改最恰当。)
20.【答案】①为身体补充所需的铁
②动物血是低热量食材
③吃血豆腐并不能清肺
21.【答案】补充铁(能补铁)、助瘦身、清肠胃(各1分,答“热量低”不给分)
2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先告诉我们什么是自律,然后引用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言说明自律的途径,然后直接点明自律的表现和对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由此不难看出,“自律”就是本次作文的话题和立意。
写作时要抓住“自律”这个关键词,可从“为什么要做一个自律的人”和“怎样做一个自律的人”这两方面展开。围绕“为什么”阐述自己对于“自律”意义的思考,主体部分可以分出三个层次,写成并列式或递进式结构。可这样思考:①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多取决于能否自律;②人往往是越努力、越幸运,越自律、越成功;③自律的态度,其实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更是对自我价值的尊重……而对于“怎么做”的角度,可从个人意志培养和个人行为实践这两方面去展开。
立意:
1.越自律,越成功。
2.自律是成熟的标志。
3.自律的人生才幸福。
例文:
你的自律,决定着你的一生
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别人优秀的样子,却往往忽略了他们为此付出了近乎自虐般的努力。随着年龄渐长,父母、老师对我们的约束也越来越小。我们在不断长大,如果想在将来能够实现自己的一番价值,我们只能选择自我约束。自律,是成功的第一步。自律是一种克制,一种反省,同样是一份风度,懂得自律的人,一定会进步。
人生是茶,自律是沸水,茶用沸水冲泡,方能芳香四溢,凸显人格的高洁。《简·爱》作者夏洛蒂的弟弟布朗威尔曾经因为无法克制自己,经不起花花世界的诱惑,而一度荒废学业。我认为,他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无法做到自律。从这方面来说,自律更是一种对欲望的控制,对诱惑的拒绝。自律是一种理智而冷静的思考,多一些这种思考,便会使自己更明确目标,让自己展现出全部的价值,让自己少走许多弯路,使自己能更快进步。
人生是树,自律是土,树滋长于土,方能枝繁叶茂,结出人生的果实。周恩来自制纸镜子,让自己每日记住行必端,言必正,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对我们而言,自律同样如这一面镜子,时刻让自己清醒,时刻让自己注意自己的行为。它反映出自己的不足并要求我们配合改正。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自律就如土壤一般,滋养我们自己,使人生这棵大树枝繁叶茂,也使我们迅速进步,直奔成功的终点。
人生是舟,自律是水,以水推舟,才能驶向实现人生价值的彼岸。富兰克林一直用他的小黑本记录各种做人处事的道理。他每日不忘反省,随时也不忘自律,将缺点视为敌人并去积极克服它。他随时随地都在思考,自己的言行是否得体,这种做法是否礼貌。于是,他便很能克制和约束自己了。并且在自律的同时,他还养成了很好的习惯,那就是无论在做什么之前总会顾及后果不会盲目。所以,我认为自律使他成熟,自律也使他自己更加完善。自律如一个茧,让他在里面慢慢修炼,最后羽化成蝶;自律使他稳重,大方,行为得体;自律是一列强劲的列车,使他受人敬佩,让他极速进步,直达成功。
“自制是一种秩序,一种对快乐与欲望的控制。”“你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否则你的情绪便控制了你。”这是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法国著名文学家大仲马对自律的描述。正如这两位名人所说,自律,是一个人极其重要的品质,也是决定我们成功与否的关键。毫不夸张的说,你的自律,就决定着你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