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必修下册 甘肃省庆阳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甘肃省庆阳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庆阳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卷) 高一  语文 命题人: 班级:      &…

庆阳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卷)

高一  语文

命题人:

班级:              姓名:

考试时间及分值:150分钟  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和西方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之不同,中西民族在哲学观念、文化传统、性格气质和审美心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反映到民族的艺术性格上也有许多不同。这种不同在各种艺术中都有表现,建筑艺术也不例外。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中国建筑艺术也散发着中华大地特有的泥土芳香,显示了与西方不同的风貌性格。

西方的建筑重在坦率地呈现人心中的激情,把内心的狂热、幻想和茫然,都化成为实在的视觉形象:超人的巨大尺度、强烈的空间对比、神秘的光影变幻、出人意表的体形、飞扬跋扈的动势、骚动不安的气氛。这些在埃及神庙、拜占庭尤其是哥特或巴洛克教堂以至现代教堂中,都可以找到大量例证。中国的建筑则与此相反,并不注重表现人心中的狂热,而是重在“再现”精神的宁静与平和。

从艺术角度而言,中国建筑的美就隐蓄在“群”的内部,需要周览全局才能一一呈现。它鄙视一目了然,不屑于急于求成,因而也更加含蓄温文,更为内在。即就建筑单体美而言,中国建筑也颇不同于西方之注重外形的奇诡新巧、变化多端,而更多地存在于体、面、线、点的组合显示的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

中国建筑更具有一种“绘鱼”之美。群中的每一座建筑单体就像是画中的一些长短粗细浓淡不同的线,如果离开全画,这些线就失掉了意义。太和殿只有在紫禁城的庄严氛围中才有价值,祈年殿也只是在松柏浓郁的天坛环境中才有生命。群外围绕的城墙或院墙则是画框。城楼、角楼或院门,则是画框上的重点装饰。“画框”里面的单体建筑内向而收敛。西方建筑则更具有一种“雕塑”之美,本身就是完然具足的,雕塑感很强,外向而放射,几乎每座不同,争奇斗胜,突现自己。中国的建筑重在创造一种群体的内在意境之美,比较含蓄,更多潜化之道;西方则重在创造单体建筑的外在形体之美,比较张扬,更多震撼之力。

就建筑和群外的自然而言,中国建筑不强调突出自己,所以尽管在围墙内部各建筑势态干戈相向,群外却趋于平静,故深山之古寺应曰“藏”,而不会筑成欧洲的城堡。中国建筑主动地把自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实际上是另一方式的对自身的肯定:寺既藏于深山,寺也就成了深山的一部分,“托体同山阿”,更加辽阔,更加不朽。

西方建筑则不然,它借助于墙和屋顶,造成一个自足自立的存在,它是放射的,以不凡的形象高傲地鄙视自然。在欧洲城堡里常常会耸起一些高高低低的塔楼,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向外张望,生怕人们忽视了它们。欧洲建筑不重视与自然的渗透调和而更看重与自然的对比,人的力量显示得更加突出。

(摘编自萧默《从中西比较见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性格》)

材料二:

在中国和西方旧石器时代,先民们为了谋求基本的生存空间而促进了住宅的营造,最初出现的住宅都是用树枝和泥土搭建而成的树枝棚和洞穴。《墨子·辞过》说:“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房屋的起源及其发展”中也说:“有些人便开始用树叶铺盖屋顶,有些人在山麓挖掘洞穴,还有一些人用泥和枝条仿照燕窝建造自己的躲避处所。”“巢居”和“穴居”的进一步发展,即是中原大地上出现的干阅式建筑和木骨泥墙的地面建筑,以及欧洲大陆上。

逐渐发展起来的蜂巢形石屋、树枝棚屋、帐篷、长方形房屋等。据考古发掘和复原研究,这些住所在空间上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例如,规模都很小,形状都是圆形和方形,构成方式主要以“单间复合式”和“多间集中式”为主。

然而,中西传统居住建筑也存在不同。中国住宅多数以院落式布局为主,通过廊或廊庑连接室内空间形成整体,空间组织讲究主从关系;而西方住宅多数以独立式布局为主,通过大厅等连接室内空间形成整体,空间组织注重序列关系。

中国住宅发展到周代,院落式布局已经基本形成,此后一直沿用到明清时期。院落式布局由一座座单体建筑、廊或廊庑、围墙围绕着中心院落,在平面方向上向四个方位扩展和延伸的组群形式,造就了一种使建筑物依存于大地的感觉。其中,单体建筑作为室内空间的载体,一方面以一定的组织方式,成为建筑组群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也就是说,每座单体建筑都具有完备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形态。

西方住宅在初期布局上,也曾使用以庭院为中心周围布置房屋的形式,如古希腊的庭院式住宅、古罗马的中庭式住宅。但古罗马也创造了公寓式住宅,并呈现出由中庭式向公寓式住宅发展的趋势。自古罗马以后,西方住宅很快倾向于独立式布局,即把原来离散的单体建筑合并起来,组合成独立式住宅,不断追求巨大的建筑体量和内部空间,从中世纪的城堡,到文艺复兴的府邸和别墅,再到古典主义的府邸大多如此。室内各种房间,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房间,通过“大厅式”“楼梯厅式”“长廊式”“连列厅式”等把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的各个房间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室内空间系统。

(摘编自詹和平《中西传统居住建筑室内空间设计比较》)

1.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如果把中国建筑群比成一幅画,群中的建筑单体就是画中的线,群外围绕的城墙或院墙则是画框。

B.中西方文献资料认为,最初的住宅建筑都是先民们为了满足生存需求而建造的“巢居”和“穴居”。

C.中西方传统住宅建筑,在整体布局、室内空间连接方式以及空间组织关系上,多存在不同之处。

D.以庭院为中心周围布置房屋的院落式布局,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典型而又独有的空间结构形式。

2.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西民族的哲学观念不同,决定了中西建筑艺术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性格。

B.中国传统建筑的含蓄美,既表现在建筑群体之中,也表现在建筑单体中。

C.如果太和殿没有紫禁城庄严氛围的烘托,那么它也就失去了建筑的价值。

D.中国建筑不强调在自然面前过分突出自己,因此也在自然面前失去自己。

3.下列选项中,最不符合材料一所提中国“艺术性格”的一项是(    )(3分)

A.李白《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B.杜甫《蜀相》:“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C.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D.王实甫《长亭送别》:“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4.萧默认为,“关于中西建筑的比较,很难说孰优孰劣,就好比山南宜于桃李,山北宜于松柏,各有其宜而已。”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此的理解。(4分)

5.以下是《红楼梦》第十七回关于薛宝钗住的“衡芜苑”的描写,请根据材料一分析其所体现的中国建筑特征。(6分)

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营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静静的产院

茹志鹃

晚霞的颜色越来越深,越来越深,最后变成淡墨画似的几笔。公社产院外面的篱笆上,那些粉色的小花,也分不清朵数,形成模糊的一片——天色晚了。

谭婶婶挑满了一缸水,连气都没有歇一口,就忙着给两个休养的产妇做饭。在她这样的年纪,有这一份精力,这是她觉得自豪的。

在这里,在这所“跟医院差不多”的产院里,谭婶婶不但剪掉了发髻,她还学会了打针——打肌肉针、静脉针,学会了做产前检查,学会了量血压、抽血、缝线、拆线。每每碰到一些小手术,请镇上医生来动手术的时候,她就从容容地做助手。对她的熟练沉着,医生也夸奖,甚至有的医生进一步要她自己学着动些小手术。谭婶婶笑笑,有些得意,同时这些医生把这产院要求得跟城里的医院一样,她又觉得好笑。谭婶婶对这一切都感到满意,不是没有道理的。

忽然啪的一声,电灯亮了,谭婶婶吓了一跳,回身一看,一个面孔黑黝黝的年轻姑娘,扛着行李,一手挟着一只氧气瓶,浑身热气腾腾地站在门口。

“婶婶,你不认识我啦!”那姑娘笑眯眯地站着没动。

“是二丫头!”谭婶婶跟二丫头的娘,还是做姑娘的时候就是好朋友,直到现在老姊妹俩还要好得很。

“婶婶,我派到这里来工作了。”荷妹回身坐下,就要谭婶婶介绍些产院的情况。

“其实,差不多的情况你也都知道。产院成立这两年里,我们一共接了三百五十六个宝宝,还都顺顺当当。”谭婶婶一说到这些问题,不由得话就多了。三百五十六个,这可不是容易的啊!这要担多少风险。特别是产院还没有条件自己动手术,很多情况就得当机立断。该请医生的就请医生,该送医院的就送医院,差一点点就会坏事,所以谭婶婶说到这里,特别加重了语气:“二丫头,这可是一副风火担子,担子不轻啊!两年里,我们没出过什么事情,大人小孩都是平平安安,一个人进来,两个人出去。产妇等小孩一落地,就躺在床上,不要她动一动了,烧,洗,煮,弄大人,弄小孩,都是我们来,到出院的时候,一个个都长得胖胖的……”谭婶婶滔滔不绝地说着,荷妹不停地点着头。

“婶婶,这里有没有碰到过产妇不顺产的情况?”荷妹提问了。

“怎么没有,风险也就在这些事上,一看苗头不对,就得赶紧给医院打电话来救护车。”

“要是来不及呢?”

“打电话请医生来!”

“要是产妇产后发生变化呢?”

“打电话嘛!”

“婶婶,我们在哪里洗手呢?”荷妹忽然问。

“洗手?”谭婶婶不明白为什么忽然问这个,“洗手当然在脸盆里洗。”回答以后,她又辨了辨这问话的味道,心里又是一个不快。

“二丫头,这里不能和城里那些大医院比。”谭婶婶有些生气了,话也加重了分量。

“对!”荷妹一点也没觉出话里的责备意味,径自推窗开门,向外面张望起来。“婶婶,可有了办法了!”荷妹眉飞色舞地跳进来了,“婶婶,我们自己可以做土造自来水。人家托儿所都用自来水洗手了,我们产院里更需要这个。我看过了,井不远,只要墙上打一个洞……”

谭婶婶跨出房门,心里就是个老大的不快,原来荷妹已把两个产妇掇弄起来,站在房里做操呢!三个人嘻嘻哈哈,又弯腰又踢腿。

产妇做产后体操,不是稀奇事,谭婶婶老早就在医院里看见过,但她不想在自己产院里实行这个,一则是她不喜欢女人家,特别是产妇,拍手顿脚的来这一套,而且她自己也学不上来;二则是乡里人坐月子,就讲究吃,睡,没兴过这个。如今荷妹一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医院里的规矩搬过来用。谭婶婶心里很不自在,便过来制止。她神态严肃,话也很有分量,可是这三个人好象情绪一点也没受到影响,仍做着操,荷妹还笑眯眯地说道:

“婶婶,这比吃药好,又活络筋骨,又帮助身体恢复。”

“这很好,比整天瘫在床上好!”那个先进生产者阿玲也帮着说,接着另一个产妇也说做操好。谭婶婶看她们都说好,自己反倒没意思起来,只得勉强笑了笑,说:“你们说好,那你们做吧!”

“婶婶,一会儿我们来做水管吧!”荷妹一点也没忘记土造自来水。

“哎呀荷妹,你一桩一桩的来嘛!一桩没弄好又是一桩。”谭婶婶说完就走了出来。

一天到晚,谭婶婶的手脚是不肯停的,可是今天她走到中间屋里摸摸,又到厨房里走走,好像做什么都不实在。听产妇房里又热闹起来,荷妹喊着“二二三四”,两个产妇一边做操一边笑,三个人不断地嘻嘻哈哈。

本来安安静静的产院,现在好像有一股什么风闯了进来,把一切都搅乱了。谭婶婶想了想,就拿了一只竹篮,迅速地走出了产院的大门,她想出去,离了这里,眼不见为净,去养鸡场给产妇领鸡蛋。

……

谭婶婶回到产院,还没跨进屋子,就愣住了。这里也改了样子。这一间那么细心收拾过的办公室,粉刷得雪白的产房,现在却是满地的木屑竹片。凳子放到了,那个盛米的木桶已在靠底的地方凿了一个洞,几支新砍来的竹子横在地上,门口烧了一堆火,火焰还没熄灭。还有,还有那雪白的墙上,已打了水桶大的一个洞,荷妹在洞边接竹管,那两个产妇也在递这拿那地帮忙。她们一见谭婶婶回来,立即欢呼起来:“谭婶婶快来看自来水!”

“自来水?对,还有自来水……”谭婶婶扶起一张凳子坐下,她觉得向她涌来的东西太多,她累极了。

荷妹突击了半天,料想婶婶见了一定会又惊又喜。她拭着汗,等了半天,婶婶却一声不响。她迷惘了。

“婶婶,水自己流进来不好么?”

“……好!”水自己流进来怎么不好!当然好。不过谭婶婶不能理解,荷妹为什么要这样着急地去弄它,好像是没自来水就不能生活似的,便开口说道:

“二丫头,乡里当然不像城里那么方便,我们什么都学城里,肩膀也怕碰扁担了,这可不好。”

“对!”荷妹收敛起笑容,认真地说道,“不过婶婶,乡下不是永远都是乡下,我们现在可以做到有自来水不去做,还是肩膀碰扁担,这可不是光荣,这是落后……”

谭婶婶迅速地朝荷妹看了一眼,荷妹咬住嘴唇不响了。

“荷妹说的倒是一句老实话,谭婶婶。”阿玲心直口快地说道,“能做的不做,这不是落后?这样一来,不是又省事,又卫生,又科学,回去我也推广去。”

“是啊!”谭婶婶答应着,心里猛地动了一下,这些话好熟悉啊!自己曾经说过的,三年前头,推广新法接生的时候,自己对许多人说过“又卫生,又科学”,对妇女说,对妇女的男人说,对婆婆说,对妈妈说,其中对潘奶奶说得最多。现在,谭婶婶看看刚做起来的自来水管,荷妹带来的氧气瓶,白色的护士帽,还有荷妹那对亮晶晶的眼睛,最后,谭婶婶看着那盏静静垂挂着的电灯……

“婶婶,”荷妹刚才把阿玲说过的几句话咽回去,可是,到底没忍住,还是吐了出来,“婶婶你知道我们现在往前面奔,不是奔个衣暖肚饱,像从前那样。我们现在奔的是共产主义啊!你看,我们现在有电了,我们还要想办法来利用电,电疗,电打针,早产儿用电暖箱……”

仿佛有一股看不见的风暴席卷而来,仿佛滔天的巨浪向前扑来,它们气势磅礴,排山倒海地向前推,向前涌,谭婶婶忽然非常清楚地理解了三年前潘奶奶的心情,那时候为什么潘奶奶对她跳脚,又对她诉苦,为什么有时候又苦了脸,谭婶婶现在知道,那是她恐慌,却又不肯承认自己落在时代的后面。

“难道,我现在就像三年前的潘奶奶?……”

(选自《茹志鹃小说选》,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第二段交代了产院的工作人员谭婶婶精力很好,工作热情高,也写出了谭婶婶对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

B.谭婶婶给荷妹介绍产院共顺顺当当接了三百五十六个宝宝时,充满自豪之情,认为在产院工作是一副风火担子。

C.医生夸奖谭婶婶,有的医生还要她自己学着动些小手术,所以谭婶婶一直希望有机会亲自为孕妇动些小手术。

D.小说借发生在农村产院里的小事,展现了主人公谭婶婶内心新旧思想的矛盾斗争,鼓励安于现状的人们追求新生活。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取材以小见大,作者没有一味歌颂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而是通过叙写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表现普通人物的思想性格。

B.小说开头描绘了一片静谧的晚景,晚霞,竹篱,野花,组成一幅淡墨画,紧扣标题的“静静”,寥寥几笔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

C.有些医生把谭婶婶工作的这个农村产院要求得跟城里的医院一样,对此谭婶婶觉得好笑,体现了谭婶婶思想有保守的一面。

D.“径自推窗开门,向外面张望起来”“荷妹眉飞色舞地跳进来了”两句运用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表现了荷妹莽撞的性格。

8.请概括小说中谭婶婶的人物形象,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9.小说以“静静的产院”为题,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范增论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

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于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如彼雨雪,先集维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注释】①疽(jū):恶疮。②几:事物变化的迹象、征兆。③如彼雨(yù)雪,先集维霰(xiàn):引文见《诗经·小雅·頍弁》。雨,下;集,降下;霰,小雪珠。④卿子冠军:指上将军宋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

B.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

C.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

D.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论,古代一般指学士、大夫议论古今时世人物或评经史之言,如《六国论》。

B.卒伍,秦时乡里基层组织,这里指家乡。卒伍也指军队编制,泛指军队。

C.子,一般用于对男子的尊称或美称,如孟子,而“苏子”是苏轼自称。

D.高帝,也称“高皇帝”,自秦始皇始,中国各朝代开国皇帝的谥号皆为“高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苏轼认为范增劝项羽杀刘邦,是尽臣子的本分,而项羽不杀刘邦则彰显君王的度量,范增不能因此离去。

B.苏轼认为,范增离开项羽是明智的,否则项羽必定会杀害范增,但遗憾的是范增没有在合适的时机离开。

C.苏轼认为,陈平的反间计成功实施是让项羽怀疑范增的根本原因,而项羽杀害义帝就是杀害范增的先兆。

D.苏轼在文章结尾处称赞范增是人中豪杰,肯定范增的谋略才干,认为项羽不能知人善用而终至败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本文内容,说说义帝、高帝在识人方面各有怎样的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玉 楼 春

欧阳修

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

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

【注】①一说这首词作于词人被贬离京,任职颍州(今安徽阜阳)期间。②尊:通“樽”。

15.下列对这首词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第一句写冬去春来的物候变化,天空中漠漠的冬云不觉间已变成了簇簇的春云,对云彩形态的细致描写,体现了词人对春的信息的关切和感知的细腻敏锐。

B.第二句紧承首句所见之景,转而写心中所感:看到冬春景象的变化,词人渐觉年华似水,无声无息地流逝,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

C.“南浦”句化用南朝文学家江淹《别赋》中的“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句,借以表达“春水绿波”的美好意境。

D.第五、六句以高度概括之笔写春天的万千花朵相继开落,面对这仿佛永不谢幕的美景,词人的心也被永不满足、永不尽兴的激情陶醉着,激荡着。

16.词的三、四句是怎样写景和抒情的?请具体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反问,表明孔子对公西华才德的充分肯定。

(2)《谏逐客书》中,作者开篇即直入主题、表明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的《登岳阳楼》中,诗人更关心的是“             ”,自己的凄苦境况并未使诗人伤心落泪,可想到国家诗人却“             。”

(4)《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中,词人感叹六朝的历史像流水一样流逝掉,未曾给当朝的人留下什么教训和反思的诗句“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人类已经和疟疾进行了数百年的斗争。19世纪,法国化学家从金鸡纳树中分离出抗疟成分奎宁。此后,奎宁的替代物氯喹一度成为抗击疟疾的特效药。后来氯喹失灵,问题就出在________上。人类想置病毒于死地,病毒也在不断寻找生存方法。(____________)人类就可能在疾病面前________,面临无药可用的尴尬。从40多年前屠呦呦课题组在190次失败后成功________青蒿素,到研制出杀虫较彻底的、作用时间长的复方蒿甲醚,以屠呦呦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以潜心科研、勇攀高峰的精神_______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他们深知,躺在功劳簿上止步不前,意味着科学技术的停滞;只有不断扩大未知世界的疆域才能降低已知世界带来的给人类生存的危险系数。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抗药性  举无遗策  汲取  攻克 B.抵抗力  举无遗策  提取  攻占

C.抗药性  束手无策  提取  攻克 D.抵抗力  束手无策  汲取  攻占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A.如果病毒的变异速度,跟不上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

B.如果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能跟上病毒的变异速度

C.如果病毒的变异速度,能跟上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

D.如果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跟不上病毒的变异速度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只有不断扩大未知世界的疆域,才能降低已知世界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险系数。

B.只有不断扩大已知世界的疆域,才能降低未知世界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险系数。

C.只有不断扩大已知世界的疆场,才能降低未知世界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险系数。

D.只有不断扩大未知世界的疆场,才能降低已知世界带给人类的生存危险系数。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不久前,《现代汉语规范词典》 完成新一轮修订。本次修订增补了近千条新词语,既有“共享经济“慢生活”“新常态”等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出现的新词汇,又有随着时代发展而出现的词语新义项和新用法,如“云”字增补了“比喻通过计算机网络提供计算服务的方式”的义项。从中不难发现,词汇之变出自社会生活之变,词语之新源于  ①  。

新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单字1.2万余个、词目7.2万余条、例证8万余条。增补一些词语的同时,  ②  ,如“单放机、八进制、夯机、打柴”等这些过时或使用频率较的词语。增补或删除,呼应了当下社会生活的脉动,展现着时代发展变化的步伐。从2004年推出第一版开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迄今已完成3次修订。从收录“非典型肺炎”“软实力”等体现社会生活、时代变迁的词语,再到 “点赞” “网红”“刷屏”等一些贴近日常的网络用词陆续收录进词典……纵览这些年的变化,我们从中可以体察时间之河在语言的河床上洗刷、沉淀的印记。  ③  ,体现了汉语言词汇系统及表达的更新。

当然,辞书不仅记录当代社会生活,也事关语盲规范。在互联网的助推下,汉语迎来了相当活跃的时期。新词新叉层出不穷,不少网言网语、潮词新语只在一时的热潮中昙花一现。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否在流行中保持恒定的价值,不仅是新词能否进入辞书的标准,更是这些新词生命力的体现。辞书,不仅呈现语言的真实面貌、服务于当下生活,也是还原语言文字和历史文化的重要参考。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请根据文中相关信息,把下列词语按来源分为两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4分)

给力  碳达峰  申遗  群主  黄金周  粉丝

(1)第一类: 分类理由:

(2)第二类: 分类理由: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近来“孔乙己文学”成为舆论热议话题。

面对“长衫心理”,有人认为“长衫”万万不能脱下,它是一种尊严与自信,是对更高成就的向往,是对理想的坚守。脱下“长衫”,伴随的是理想和信念的轰然坍塌。也有人认为要脱下“长衫”,学会适应社会,直面现实,踏实工作,也可以大有作为。更多理性的声音则认为,当代有志青年绝不会被困在长衫中,坚守理想与接受现实并不冲突,理想来源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正确面对现实,才能实现理想。

作为新时代的学子,读了上述材料,你对“坚守理想与接受现实”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无忧学习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5uxx.com/122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5uxx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30543650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yzk031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