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茶馆(节选)》检测题
一、名著阅读
1.下面是话剧《茶馆》中,秦二爷最后发出的“劝告”。有人说这是秦二爷经历一生坎坷之后说出的一句真心话。你是否认可这种观点?请结合秦二爷的经历,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150字。
王掌柜,求你一件事吧……你应当劝告大家,有钱哪,就该吃喝嫖赌,胡作非为,可千万别干好事!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茶馆》第一幕(节选)
老舍
二德子 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
马五爷 (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
二德子 (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你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过去请安)
马五爷 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
二德子 嗻!您说得对!我到后头坐坐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付啦!(往后面走去)
常四爷 (凑过来,要对马五爷发牢骚)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
马五爷 (立起来)我还有事,再见!(走出去)
常四爷 (对王利发)邪!这倒是个怪人!
王利发 您不知道这是马五爷呀!怪不得你也得罪了他!
常四爷 我也得罪了他?我今天出门没挑好日子!
王利发 (低声地)刚才您说洋人怎样,他就是吃洋饭的。信洋教,说洋话,有事情可以一直地找宛平县的县太爷去,要不怎么连官面上都不惹他呢!
常四爷 (往原处走)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
……
[秦仲义,穿得很讲究,满面春风,走进来。]
王利发 哎哟!秦二爷,您怎么这样闲在,会想起下茶馆来了?也没带个底下人?
秦仲义 来看看,看看你这年轻小伙子会作生意不会!
王利发 唉,一边作一边学吧,指着这个吃饭嘛。谁叫我爸爸死的早,我不干不行啊!好在照顾主儿都是我父亲的老朋友,我有不周到的地方,都肯包涵,闭闭眼就过去了。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儿顶要紧。我按照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您坐下,我给您沏碗小叶茶去!
秦仲义 我不喝!也不坐着!
王利发 坐一坐!有您在我这儿坐坐,我脸上有光!
秦仲义 也好吧!(坐)可是,用不着奉承我!
王利发 李三,沏一碗高的来!二爷,府上都好?您的事情都顺心吧?
秦仲义 不怎么太好!
王利发 您怕什么呢?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
……
秦仲义 小王,这儿的房租是不是得往上提那么一提呢?当年你爸爸给我的那点租钱,还不够我喝茶用的呢!
王利发 二爷,您说的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嗻!
秦仲义 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滑!哼,等着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
王利发 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买热茶去!
秦仲义 你等着瞧吧!
[乡妇拉着个十来岁的小妞进来。小妞的头上插着一根草标。李三本想不许她们往前走,可是心中一难过,没管。她们俩慢慢地往里走。茶客们忽然都停止说笑,看着她们。]
小妞 (走到屋子中间,立住)妈,我饿!我饿!
[乡妇呆视着小妞,忽然腿一软,坐在地上,掩面低泣。]
秦仲义 (对王利发)轰出去!
王利发 是!出去吧,这里坐不住!
乡妇 哪位行行好?要这个孩子,二两银子!
常四爷 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
李三 是啦!(过去对乡妇)起来,门口等着去,我给你们端面来!
……
王利发 快着点吧!
[乡妇、小妞走出去。李三随后端出两碗面去。]
王利发 (过来)常四爷,您是积德行好,赏给她们面吃!可是,我告诉您: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对秦仲义)二爷,您看我说的对不对?
常四爷 (对松二爷)二爷,我看哪,大清国要完!
秦仲义 (老气横秋地)完不完,并不在乎有人给穷人们一碗面吃没有。小王,说真的,我真想收回这里的房子!
王利发 您别那么办哪,二爷!
秦仲义 我不但收回房子,而且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也都卖了!
王利发 那为什么呢?
秦仲义 把本钱拢到一块儿,开工厂!
王利发 开工厂?
秦仲义 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对王利发说而眼看着常四爷)唉,我跟你说这些干什么,你不懂!
王利发 您就专为别人,把财产都出手,不顾自己了吗?
秦仲义 你不懂!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好啦,我该走啦。我亲眼看见了,你的生意不错,你甭在耍无赖,不长房钱!
王利发 您等等,我给您叫车去!
秦仲义 用不着,我愿意溜达溜达!
[秦仲义往外走,王利发送。]
[小牛儿搀着庞太监走进来。小牛儿提着水烟袋。]
庞太监 哟!秦二爷!
秦仲义 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
庞太监 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秦仲义 我早就知道!
[茶客们忽然全静寂起来,几乎是闭住呼吸地听着。]
庞太监 您聪明,二爷,要不然您怎么发财呢!
秦仲义 我那点财产,不值一提!
庞太监 太客气了吧?您看,全北京城谁不知道秦二爷!您比作官的还厉害呢!听说呀,好些财主都讲维新!
秦仲义 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哈哈哈!
庞太监 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哈哈哈!
秦仲义 改天过去给您请安,再见!(下)
庞太监 (自言自语)哼,凭这么个小财主也敢跟我斗嘴皮子,年头真是改了!(问王利发)刘麻子在这儿哪?
王利发 总管,您里边歇着吧!
[刘麻子早已看见庞太监,但不敢靠近,怕打搅了庞太监、秦仲义的谈话。]
刘麻子 喝,我的老爷子!您吉祥!我等您好大半天了!(搀庞太监往里面走)
[宋恩子、吴祥子过来请安,庞太监对他们耳语。]
[众茶客静默一阵之后,开始议论纷纷。]
茶客甲 谭嗣同是谁?
茶客乙 好象听说过!反正犯了大罪,要不,怎么会问斩呀!
茶客丙 这两三个月了,有些作官的,念书的,乱折腾乱闹,咱们怎能知道他们捣的什么鬼呀!
茶客丁 得!不管怎么说,我的铁杆庄稼又保住了!姓谭的,还有那个康有为,不是说叫旗兵不关钱粮,去自谋生计吗?心眼多毒!
茶客丙 一份钱粮倒叫上头克扣去一大半,咱们也不好过!
茶客丁 那总比没有强啊!好死不如赖活着,叫我去自己谋生,非死不可!
王利发 诸位主顾,咱们还是莫谈国事吧!
2.下列哪一部剧作是老舍的作品?( )
A.《屈原》 B.《龙须沟》 C.《北京人》 D.《四世同堂》
3.以下对剧本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仲义先后和王利发、常四爷、庞太监产生冲突,但这些冲突是散点式的,并没有一个情节发展的主线。
B.马五爷并没有把常四爷放在眼里,而马五爷不理常四爷,抬身离开茶馆,正是表明了他对常四爷说洋人不好的不满。
C.“老气横秋”意为老练而自负,这个舞台说明体现了秦仲义对常四爷施给难民小恩小惠不屑一顾的态度。
D.“茶客丁”的“铁杆庄稼”指的是他为了自谋生计而种的庄稼,这些庄稼的收成不会因为维新变法而受到影响。
4.裕泰茶馆的掌柜王利发做生意的信条是“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请结合划横线的台词,分析他是如何实践这一信条的。
5.潜台词是指人物没有直接说出来,观众根据戏剧情境可以心领神会的言外之意或间接语言。请揣摩划波浪线语句的潜台词并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馆(节选)
老舍
(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避免被淘汰,它已改变了样子与作风。现在,它的前部仍然卖茶,后部却改成了公寓。前部只卖茶和瓜子什么的:“烂肉面”等等已成为历史名词。厨房挪到后面去,专包公寓住客的伙食。茶座也大加改良:一律是小桌与藤椅,桌上铺着浅绿桌布。墙上的“醉八仙”大画,连财神龛,均已撤去,代以时装美人——外国公司的广告画。“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的更大。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使“裕泰”灭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发展。)
(因为修理门面,茶馆停了几天营业,预备明天开张。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
(王淑芬梳时兴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
(二、三学生由后面来,与他们打招呼,出去。)
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王淑芬:也不能那么说!三爷你看,听说西直门的德泰,北新桥的广泰,鼓楼前的天泰,这些大茶馆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为什么?不是因为栓子的爸爸懂得改良吗?
李三: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作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王淑芬:别顽固啦,三爷!人家给咱们改了民国,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你看,咱们这么一收拾,不比以前干净,好看?专招待文明人,不更体面?可是,你要还带着小辫儿,看着多么不顺眼哪!
李三:太太,您觉得不顺眼,我还不顺心呢!
王淑芬:哟,你不顺心?怎么?
李三:你还不明白?前面茶馆,后面公寓,全仗着掌柜的跟我两个人,无论怎么说,也忙不过来呀!
王淑芬:前面的事归他,后面的事不是还有我帮助你吗?
李三:就算有你帮助,打扫二十来间屋子,侍候二十多人的伙食,还要沏茶灌水,买东西送信,问问你自己,受得了受不了!
王淑芬:三爷,你说的对!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作也就得念佛!咱们都得忍着点!
李三:我干不了!天天睡四、五个钟头的觉,谁也不是铁打的!
王淑芬:唉!三爷,这年月谁也舒服不了!你等着,大栓子暑假就高小毕业,二栓子也快长起来,他们一有用处,咱们可就清闲点啦。从老王掌柜在世的时候,你就帮助我们,老朋友,老伙计啦!
(王利发老气横秋地从后面进来。)
李三:老伙计?二十多年了,他们可给我长过工钱?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
王利发: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作越好,我能不给你长工钱吗?得了,明天咱们开张,取个吉利,先别吵嘴,就这么办吧!Allright?
李三:就这么办啦?不改我的良,我干不下去啦!
(后面叫:李三!李三!)
王利发:崔先生叫,你快去!咱们的事,有工夫再细研究!
李三:哼!
王淑芬:我说,昨天就关了城门,今儿个还说不定关不关,三爷,这里的事交给掌柜的,你去买点菜吧!别的不说,咸菜总得买下点呀!
(后面叫:李三!李三!)
李三:对,后边叫,前边催,把我劈成两半儿好不好!(忿忿地往后走)
王利发:栓子的妈,他岁数大了点,你可得……
王淑芬:他抱怨了大半天了!可是抱怨的对!当着他,我不便直说;对你,我可得说实话:咱们得添人!
王利发:添人得给工钱,咱们赚得出来吗?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远处隐隐有炮声。)
王利发:听听,又他妈的开炮了!你闹,闹!明天开得了张才怪!这是怎么说的!
王淑芬:明白人别说糊涂话,开炮是我闹的?
王利发:别再瞎扯,干活儿去!嘿!
王淑芬: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慢慢地往后边走)
王利发:(温和了些)栓子的妈,甭害怕,开过多少回炮,一回也没打死咱们,北京城是宝地!
王淑芬: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宝地!我给三爷拿菜钱去。(下)
(有删改)
6.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经过了停业改良的裕泰茶馆准备重新开张,老伙计李三却抱怨工资少而事务多,这一情节表明李三懒惰、爱抱怨。
B.文中说“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这句话表明了王利发精明干练,善于经营,善于改良,能够顺应时代。
C.“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由此可见李三老于世故,也可见他对清王朝的愚忠。
D.“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这句话指出了即使社会制度改革,人们依旧受封建思想的毒害。
7.下列对剧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既摹动作又写心理,表现出他们对茶馆即将开业的期待和兴奋。
B.选文中两次出现“后面又叫:‘李三!李三!’”,运用反复的手法,强调茶馆事务多,与前文李三的抱怨相照应。
C.在影视片或戏剧中,有时会出现一种画外音。文中“远处隐隐有炮声”就是画外音,与开头的时间交代相照应,暗示了时代背景。
D.“裕泰”的生存,茶馆设施的更新与场面的收缩,无疑暗示着茶馆在这个矛盾不断加剧的社会中所作的抗争。
8.在《茶馆》中,王淑芬是一个不具有主角光环的次要人物,但在上述节选部分中,她形象丰满,性格鲜明,请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馆(节选)
老舍
时间与前幕相隔十余年,现在是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初夏,上午。
地点同前幕。
【幕启: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避免被淘汰,它已改变了样子与作风。现在,它的前部仍然卖茶,后部却改成了公寓。前部只卖茶和瓜子什么的,“烂肉面”等等已成为历史名词。厨房挪到后面去,专包公寓住客的伙食。茶座也大加改良:一律是小桌与藤椅,桌上铺着浅绿桌布。墙上的“醉八仙”大画,连财神龛,均已撤去,代以时装美人——外国香烟公司的广告画。“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得更大。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使“裕泰”灭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发展。】
【因为修理门面,茶馆停了几天营业,预备明天开张。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
【王淑芬梳时兴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辩儿。】
【二三学生由后面来,与他们打招呼,出去。】
王淑芬 (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瓣儿也该剪了吧?
李三 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王淑芬 也不能那么说!三爷你看,听说西直门的德泰,北新桥的广泰,鼓楼前的天泰,这些大茶馆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为什么?不是因为栓子的爸爸懂得改良吗?
李三 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王淑芬 别顽固啦,三爷!人家给咱们改了民国,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你看,咱们这么一收拾,不比以前干净,好看?专招待文明人,不更体面?可是,你要还带着小辫儿,看着多么不顺眼哪!
李三 太太,您觉得不顺眼,我还不顺心呢!
王淑芬 哟,你不顺心?怎么?
李三 你还不明白?前面茶馆,后面公寓,全仗着掌柜的跟我两个人,无论怎么说,也忙不过来呀!
王淑芬 前面的事归他,后面的事不是还有我帮助你吗?
李三 就算有你帮助,打扫二十来间屋子,侍候二十多人的伙食,还要沏茶灌水,买东西送信,问问你自己,受得了受不了!
王淑芬 三爷,你说的对!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咱们都得忍着点!
李三 我干不了!天天睡四五个钟头的觉,谁也不是铁打的!
王淑芬 唉!三爷,这年月谁也舒服不了!你等着,大栓子暑假就高小毕业,二栓子也快长起来,他们一有用处,咱们可就清闲点啦。从老王掌柜在世的时候,你就帮助我们,老朋友,老伙计啦!
【王利发老气横秋地从后面进来。】
李三 老伙计?二十多年了,他们可给我涨过工钱?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
王利发 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做越好,我能不给你涨工钱吗?得了,明天咱们开张,取个吉利,先别吵嘴,就这么办吧!All right?
李三 就这么办啦?不改我的良,我干不下去啦!
【后面叫:李三!李三!】
王利发 崔先生叫你快去!咱们的事,有工夫再细研究!
李三 哼!
王淑芬 我说,昨天就关了城门,今儿个还说不定关不关,三爷,这里的事交给掌柜的,你去买点菜吧!别的不说,咸菜总得买下点呀!
【后面又叫:李三!李三!】
李三 对,后边叫,前边催,把我劈成两半儿好不好!(忿忿地往后走)
王利发 栓子的妈,他岁数大了点,你可得…
王淑芬 他抱怨了大半天了!可是抱怨得对!当着他,我不便直说:对你,我可得说实话:咱们得添人!
王利发 添人得给工钱,咱们赚得出来吗?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
【远处隐隐有炮声。】
王利发 听听,又开炮了!你闹,闹!明天开得了张才怪!这是怎么说的!
王淑芬 明白人别说糊涂话,开炮是我闹的?
王利发 别再瞎扯,干活儿去!嘿!
王淑芬 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慢慢地往后边走)
王利发 (温和了些)栓子的妈,甭害怕,开过多少回炮,一回也没打死咱们,北京城是宝地!
王淑芬 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宝地!我给三爷拿菜钱去。(下)
9.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过了停业改良的裕泰茶馆准备重新开张,老伙计李三却抱怨工资少而事务多,这一情节暗示茶馆生意不景气。
B.文中说“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这句话表现了王利发精明干练,善于经营,善于改良,能够顺应时代的特点。
C.“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李三如此感慨是他见惯军阀频繁更替,对改良失去信心。
D.“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表现两人对茶馆即将开业的期待和兴奋。
10.下列对剧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谈国事”的纸条是剧中的重要道具,对它的交代属于细节描写,字写得更大,影射出社会更加黑暗的现实。
B.本文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的小事件组成,并且有一条清晰的线索,这与课本上《雷雨》节选部分的写法相同。
C.“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运用双关手法,将李三对改良的失望表现得入木三分,这是一种含泪的幽默。
D.“远处有隐隐的炮声”是戏剧中常用的画外音,在这里与开头的时间交代相照应,暗示了军阀混战的时代背景。
11.节选部分中的王淑芬形象丰满,性格鲜明,请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
12.一部优秀剧作中的矛盾冲突往往是多层面,立体性的。本节选部分中有哪些方面的矛盾冲突?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馆》第一幕
两家人为争一只鸽子发生纷争,约请了打手准备大打出手,但因有人出面调停,所以来到茶馆里吃讲茶讲和。
松二爷 好像又有事儿?
常四爷 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
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进来,听见了常四爷与松二爷的谈话。
二德子 (凑过去)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
松二爷 (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二德子 你管我当差不当差呢!
常四爷 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二德子 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要动手)
别的茶客依旧进行他们自己的事。王利发急忙跑过来。
王利发 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德爷,您后边坐!
二德子不听王利发的话,一下子把一个盖碗搂下桌去,摔碎。翻手要抓常四爷的脖领。
常四爷 (闪过)你要怎么着?
二德子 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
马五爷 (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
二德子 (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你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过去请安)
马五爷 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
二德子 嗻!您说得对!我到后头坐坐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往后面走去)
常四爷 (凑过来,要对马五爷发牢骚)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
马五爷 (立起来)我还有事,再见!(走出去)
常四爷 (对王利发)邪!这倒是个怪人!
王利发 您不知道这是马五爷呀?怪不得您也得罪了他!
常四爷 我也得罪了他?我今天出门没挑好日子!
王利发 (低声地)刚才您说洋人怎样,他就是吃洋饭的。信洋教,说洋话,有事情可以一直地找宛平县的县太爷去,要不怎么连官面上都不惹他呢!
常四爷 (往原处走)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
王利发 (向宋恩子、吴祥子①那边稍一歪头,低声地)说话请留点神!(大声地)李三,再给这儿沏一碗来!(拾起地上的碎瓷片)
纤手②刘麻子领着康六进来。刘麻子先向松二爷、常四爷打招呼。
刘麻子 说说吧,十两银子行不行?你说干脆的!我忙,没工夫专伺候你!
康 六 刘爷!十五岁的大姑娘,就值十两银子吗?这是我的亲女儿!我能够……
刘麻子 有女儿,你可养活不起,这怪谁呢?
康 六 那不是因为乡下种地的都没法子混了吗?一家大小要是一天能吃上一顿粥,我要还想卖女儿,我就不是人!
刘麻子 那是你们乡下的事,我管不着。我受你之托,教你不吃亏,又教你女儿有个吃饱饭的地方,这还不好吗?
康 六 到底给谁呢?
刘麻子 我一说,你必定从心眼里乐意!一位在宫里当差的!
康 六 宫里当差的谁要个乡下丫头呢?
刘麻子 那不是你女儿的命好吗?
康 六 谁呢?
刘麻子 庞总管!你也听说过庞总管吧?伺候着太后,红的不得了,连家里打醋的瓶子都是玛瑙的!
秦仲义,穿得很讲究,满面春风,走进来。
王利发 哎哟!秦二爷,您怎么这样闲在,会想起下茶馆来了?也没带个底下人?
秦仲义 来看看,看看你这年轻小伙子会做生意不会!
王利发 唉,一边作一边学吧,指着这个吃饭嘛。谁叫我爸爸死的早,我不干不行啊!好在照顾主儿都是我父亲的老朋友,我有不周到的地方,都肯包涵,闭闭眼就过去了。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儿顶要紧。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您坐下,我给您沏碗小叶茶去!
秦仲义 小王,说真的,我真想收回这里的房子!你等着瞧吧!
王利发 您别那么办哪,二爷!
秦仲义 我不但收回房子,而且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也都卖了!
王利发 那为什么呢?
秦仲义 把本钱拢到一块儿,开工厂!
王利发 开工厂?
秦仲义 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唉,我跟你说这些干什么,你不懂!
秦仲义往外走,王利发送。
小牛儿搀着庞太监走进来。小牛儿提着水烟袋。
庞太监 哟!秦二爷!
秦仲义 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
庞太监 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秦仲义 我早就知道!
茶客们忽然全静寂起来,几乎是闭住呼吸地听着。
庞太监 您看,全北京城谁不知道秦二爷!您比作官的还厉害呢!听说呀,好些财主都讲维新!
秦仲义 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哈哈哈!
庞太监 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哈哈哈!
秦仲义 改天过去给您请安,再见!(下)
庞太监 (自言自语)哼,凭这么个小财主也敢跟我斗嘴皮子,年头真是改了!(问王利发)刘麻子在这儿哪?
王利发 总管,您里边歇着吧!
众茶客静默一阵之后,开始议论纷纷。
茶客甲 谭嗣同是谁?
茶客乙 好像听说过!反正犯了大罪,要不,怎么会问斩呀!
茶客丙 这两三个月了,有些作官的,念书的,乱折腾乱闹,咱们怎能知道他们捣的什么鬼呀!
茶客丁 得!不管怎么说,我的铁杆庄稼又保住了!姓谭的,还有那个康有为,不是说叫旗兵不关钱粮,去自谋生计吗?心眼多毒!
茶客丙 一份钱粮倒叫上头克扣去一大半,咱们也不好过!
茶客丁 那总比没有强啊!好死不如赖活着,叫我去自己谋生,非死不可!
王利发 诸位主顾,咱们还是莫谈国事吧!
大家安静下来,都又各谈各的事。
茶客甲 (正与茶客乙下象棋)将!你完啦!
——幕落
(有删改)
【注】①宋恩子、吴祥子是北衙门办案的侦缉。②纤手:给人介绍买卖的人。
13.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裕泰大茶馆里形形色色人物的各种活动,逼真地勾勒出了晚清时期社会动荡的图景。
B.康六卖女这一情节反映了当时农村经济凋敝的状况,老百姓在死亡线上挣扎,到了民不聊生的地步。
C.民族资本家秦仲义在王利发面前摆出一副自负的东家派头,讲实业救国时自命不凡,但面对庞太监时却退缩懦弱。
D.结尾处众茶客们的谈话与表现,可以反映出这些小市民只在乎个人得失,苟活于世,对国事却漠不关心。
14.下列对剧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的小事件组成,并没有一条清晰的线索,这与课本上《雷雨》节选部分的写法大体相同。
B.王利发向常四爷低声介绍马五爷是信洋教、说洋话、吃洋饭的,连官面上都不惹他,侧面写出了当时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的猖獗。
C.舞台说明中“搀着”这一细节刻画出庞太监的老态,人物精练的台词又生动再现其封建余孽的形象。
D.文末“茶客甲”的“将!你完啦!”这句话一语双关,意味深长,暗示着晚清政府已走向末路,这个时代即将终结。
15.对于裕泰茶馆的掌柜王利发,有人评价他“精明而心眼不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6.老舍先生曾说:“茶馆是三教九流的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茶馆》第一幕节选中各色人物之间的冲突分别表现了怎样的社会矛盾?请简要分析。
茶馆(节选)
老舍
时间 与前幕相隔十余年,现在是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初夏,上午。
地点 同前幕。
(幕启: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避免被淘汰,它已改变了样子与作风。现在,它的前部仍然卖茶,后部却改成了公寓。前部只卖茶和瓜子什么的,“烂肉面”等等已成为历史名词。厨房挪到后面去,专包公寓住客的伙食。茶座也大加改良:一律是小桌与藤椅,桌上铺着浅绿桌布。墙上的“醉八仙”大画,连财神龛,均已撤去,代以时装美人——外国香烟公司的广 告画。“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得更大。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使“裕泰”灭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发展。)
(因为修理门面,茶馆停了几天营业,预备明天开张。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
(王淑芬梳时兴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
(二三学生由后面来,与他们打招呼,出去。)
王淑芬 (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李三 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王淑芬 也不能那么说! 三爷你看,听说西直门的德泰,北新桥的广泰,鼓楼前的天泰,这些大茶馆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为什么?不是因为栓子的爸爸懂得改良吗?
李三 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王淑芬 别顽固啦,三爷!人家给咱们改了民国,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你看,咱们这么一收拾,不比以前干净,好看?专招待文明人,不更体面?可是,你要还带着小辫儿,看着多么不顺眼哪!
李三 太太,您觉得不顺眼,我还不顺心呢!
王淑芬 哟,你不顺心? 怎么?
李三 你还不明白? 前面茶馆,后面公寓,全仗着掌柜的跟我两个人,无论怎么说,也忙不过来呀!
王淑芬 前面的事归他,后面的事不是还有我帮助你吗?
李三 就算有你帮助,打扫二十来间屋子,侍候二十多人的伙食,还要沏茶灌水,买东西送信,问问你自己,受得了受不了!
王淑芬 三爷,你说的对!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咱们都得忍着点!
李三 我干不了!天天睡四五个钟头的觉,谁也不是铁打的!
王淑芬 唉! 三爷,这年月谁也舒服不了!你等着,大栓子暑假就高小毕业,二栓子也快长起来,他们一有用处,咱们可就清闲点啦。从老王掌柜在世的时候,你就帮助我们,老朋友,老伙计啦!
(王利发老气横秋地从后面进来。)
李三 老伙计?二十多年了,他们可给我涨过工钱?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
王利发 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做越好,我能不给你涨工钱吗?得了,明天咱们开张,取个吉利,先别吵嘴,就这么办吧! All right?
李三 就这么办啦?不改我的良,我干不下去啦!
(后面叫:李三!李三!)
王利发 崔先生叫你快去!咱们的事,有工夫再细研究!
李三 哼!
王淑芬 我说,昨天就关了城门,今儿个还说不定关不关,三爷,这里的事交给掌柜的,你去买点菜吧!别的不说,咸菜总得买下点呀!
(后面又叫:李三!李三!)
李三 对,后边叫,前边催,把我劈成两半儿好不好! (忿忿地往后走)
王利发 栓子的妈,他岁数大了点,你可得……
王淑芬 他抱怨了大半天了!可是抱怨得对!当着他,我不便直说;对你,我可得说实话:咱们得添人!
王利发 添人得给工钱,咱们赚得出来吗?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
(远处隐隐有炮声。)
王利发 听听,又开炮了 !你闹,闹!明天开得了张才怪!这是怎么说的!
王淑芬 明白人别说糊涂话,开炮是我闹的?
王利发 别再瞎扯,干活儿去! 嘿!
王淑芬 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 (慢慢地往后边走)
王利发 (温和了些)栓子的妈,甭害怕,开过多少回炮,一回也没打死咱们,北京城是宝地!
王淑芬 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宝地!我给三爷拿菜钱去。(下)
17.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经过了停业改良的裕泰茶馆准备重新开张,老伙计李三虽抱怨工资少而事务多,但还是在辛勤劳作,这一情节暗示出他对茶馆的前景怀揣希望。
B.文中说“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这句话表明了王利发虽精明干练,善于经营,但却不能够顺应时代。
C.“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由此可见,他见惯了军阀混战,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情景,对社会的改良失去了信心。
D.“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王淑芬的这句话道出了当时人们面对生存环境的绝望心态。
18.下列对剧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的舞台说明属于社会环境描写。“莫谈国事”的纸条是剧中的重要道具,对它的交代属于细节描写,字写得更大,影射社会更加黑暗。
B.在影视片或戏剧中,有时会出现一种画外音。上文中的“远处有隐隐的炮声”,就是画外音,与开头的时间交代相照应,暗示了时代背景。
C.“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运用了谐音双关的手法,在无奈而悲凉的语气里折射出李三对社会改良的失望,这是一种含泪的幽默。
D.“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既摹动作又写心理,表现出她们对茶馆即将开业的期待和兴奋。
19.在《茶馆》节选部分中,王淑芬她形象丰满,性格鲜明,请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
20.矛盾冲突是戏剧的灵魂,一部优秀剧作中的矛盾冲突往往是多层面,立体性的。上述《茶馆》节选部分主要揭示了哪些矛盾冲突?请简要分析。
三、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庞太监 哟!秦二爷!
秦仲义 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
庞太监 那还用说吗?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秦仲义 我早就知道!
茶客们忽然全静寂起来,几乎是闭住呼吸地听着。
庞太监 您聪明,二爷,要不然您怎么发财呢!
秦仲义 我那点财产,不值一提!
庞太监 太客气了吧?您看,全北京城谁不知道秦二爷!您比做官的还厉害呢!听说呀,好些财主都讲维新!
秦仲义 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哈哈哈!
庞太监 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哈哈哈!
秦仲义 改天过去给您请安,再见!(下)
庞太监 (自言自语)哼,凭这么个小财主也敢跟我逗嘴皮子,年头真是改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那是自然。”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22.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请结合文段内容,分析秦二爷言语的特点。
四、语言表达
23.近年来,有些城市兴起了“图书漂流”读书活动。一些公共场所书架上的图书贴着纸条,上面写着“您可以随意取阅,读完后,请把它放回‘漂流书架’;你如果有想‘放漂’的图书,也可随时上架”。请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本进行“放漂”。
《茶馆》《平凡的世界》《乡土中国》《哈姆雷特》
要求:为你推荐的书写一段话,介绍其主要内容,并能体现活动宗旨,以吸引更多的人阅读及参与“图书漂流活动”。字数在120字以内(含标点符号),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4.下面的报道,在语言表达、标点使用和文学常识等方面存在多处错误,请指出其中四处并加以修改。
①老舍先生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茶馆》《龙须沟》《北京人》等。②他的作品《茶馆》年年都被北京人艺搬上舞台,每年演出20场,场场爆满。③3月17日,《茶馆》本年度演出落幕已三天,仍有不少观众给北京人艺打来电话,垂询有关演出的信息。④“《茶馆》是北京人艺的‘镇院之宝’,”北京人艺院长张和平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继承老一辈艺术家留下的宝贵家产。”⑤《茶馆》何以久演不衰?除了该小说本身具有穿越时空的深邃含义外,还在于两代艺术家的成功演绎,更在于北京人艺现实主义演艺风格的艺术魅力。⑥如今第二代演员多数年过半百,目前当务之急是培养年轻演员。⑦北京人艺副院长濮存昕介绍,最新版《茶馆》里已经有一个刚毕业的中戏学生参演(饰康顺子父亲康六)。
(1)序号 ;修改方法:
(2)序号 ;修改方法:
(3)序号 ;修改方法:
(4)序号 ;修改方法:
五、小阅读-课内
25.下列关于《茶馆》的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茶馆》是老舍先生于1957年创作的三幕话剧,它以北京一个大茶馆为背景,通过七十多个人物和一系列的小故事描写了五十年的变迁。每一幕戏写一个时代,真实而生动地表现了“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即清末、民国初和抗战胜利后的国民党政府。
B.第一幕写戊戌变法失败之后,裕泰茶馆生意兴隆,三教九流都把这里作为一个相互交流的场所。然而大清王朝却已到了它的末日。透过表面繁荣、热闹的茶馆,我们看到了清末社会满目疮痍的末日来临的现实。
C.《茶馆》的第二幕,这时的裕泰茶馆渐趋衰落。清朝灭亡了,但是中国依旧在黑暗中。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群众,已经通过自己的切身经验,直感到中国上层统治形式的更替并未使社会发生任何本质的变化,并不曾埋没社会固有的任何不合理的现象。
D.第三幕,这时的裕泰茶馆已经破烂不堪,主人的改良无法自救,正直的人都陷入无法自拔的困境,能够办一、二百桌满汉全席的名厨师,落得在监狱里蒸窝窝头,因为“现今就是狱里人多”,恶势力却异常活跃,横行霸道。结果是茶馆被霸占,王利发去西山逃难。
26.下列关于《茶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四爷是旗人,但是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起来,坐了一年的监狱。出狱后还参加义和团。他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B.松二爷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C.刘麻子、唐铁嘴、秦仲义、康顺子等人,是一群兵痞无赖,他们说媒拉纤、拐卖人口、算命骗人、敲诈勒索。这样一类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畸形和病态。
D.崔久峰是一个旧民主主义者。他从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者到“中国非亡国不可”的失败主义者。体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者悲观绝望的情绪,也反映中国难以救治的黑暗事实。
27.对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作也就得念佛。
念佛:信佛的人念“阿弥陀佛”或“南无阿弥陀佛”。这里指心里说感激的话。
B.那也得死马当活马治呀!
死马当活马治:比喻虽然没有希望了,也得想办法尽力挽救。
C.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
意思:指宋恩子和吴祥子要王利发每月给他俩的钱。
D.王利发老气横秋地从后面进来。
老气横秋:形容摆老资格的神态。
六、选择 简答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上图是一幅国画,相关信息如下。
作者:齐白石(1864~1957年)
创作时间: 1952年
赠与对象:老舍和胡絜青夫妇
赠与时间:1956年
28.请为这幅国画拟写一个名称。
29.根据材料的文字信息,以“这幅画”为起始词语写一个肯定句。要求信息完整,字数不超过30字。
30.使用下面的四个词语,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表达画中的形象之美与用笔之美。要求语意连贯,字数不超过60字。
朝天辫 昂首阔步 极为素净 一笔呵成
七、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老舍的幽默 ,他的“幽默大师”称号也由此得来,可他的确有时到了成也幽默、败也幽默的程度。大体来说,( ),那真是一种蕴满了灵性的饱含智慧的俏皮与诙谐,一旦渗入小说,便或多或少消解了作品的张力。幸运的是,当老舍以成熟的悲剧家的姿态把幽默挥洒在小说里,艺术上的拿捏也那么准确到位时,具有文学经典意味的作品——《骆驼祥子》出现了。另外,老舍在语言的运用上,到《骆驼祥子》也达到了 的地步。他不无自得地说:“《骆驼祥子》可以朗诵。它的言语是活的。”
诚然,对于老舍,对于读者,最为惋惜的是,老舍悄悄于1961年底动笔的《正红旗下》在写了个鸿篇巨制的开头之后,便 。其实,老舍在30年代已有了以清末的北京社会为背景,写一部自传性家族小说的构思,立意把它写成满人民族生活的风俗画和清末中国社会历史的写真存照。《正红旗下》用第一人称;故事的叙述与铺陈舒缓、老到, ;语言纯熟、干净,内蕴十足;人物和结构尚未成型,却已呈现出壮阔、高贵的态势。可是,它终于没能成为老舍积40年文学创作之功的压卷之作,没能为20世纪中国小说再奉献或可成为杰作的一部经典。
3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独树一帜、炉火纯青、高屋建瓴、不伦不类
B.独辟蹊径、登峰造极、束之高阁、不温不火
C.独树一帜、炉火纯青、束之高阁、不温不火
D.独辟蹊径、登峰造极、高屋建瓴、不伦不类
3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老舍的“喜剧式”幽默用在小说里是成功的
B.老舍的幽默用在“喜剧式”散文里是成功的
C.老舍的幽默用在“喜剧式”小说里是成功的
D.老舍的“喜剧式”幽默用在散文里是成功的
3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没能为20世纪中国小说史再奉献或可成为杰作的一部经典。
B.没能为20世纪中国小说史再奉献一部或可成为杰作的经典。
C.没能为20世纪中国小说再奉献一部经典或可成为杰作的。
D.20世纪中国小说史没能再奉献一部或可成为杰作的经典。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古镇瓷器口最有特色的是茶馆。昔日,在这千年古镇,茶馆__________。当年的水手、袍哥大爷、闲杂人等都喜爱出入此间,茶馆成了__________之地。在陪都期间,这一个小镇茶馆达100多个。( )书场茶馆戏曲品种不少,有川剧坐唱(打围鼓)、四川清音、四川竹琴(扬琴)、荷叶清唱,更普遍是说书茶馆。坐茶馆的人____________,座无虚席。卖报报堂“卖报,卖报”的喊声____________。姑娘和大嫂们“卖瓜子,南瓜子,葵瓜子,卖花生,碳磁器口的盐花生”的叫卖声清脆响亮。持别是晚上能在茶馆登台说书的人,都是上品的高手,所以人们称之为“品仙台”。茶馆实行挂牌说书,谁有绝技高招,谁能争取更多的茶客,谁就能得到“红包”。哪一位说书人讲得好,茶馆的生意必定会更加兴隆,老板自然高兴,得的红包就越厚实。直到如今,茶馆仍是磁罴口一景,百来米长的老街便有6家茶馆,家家茶客满座,古风犹存。
3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随处可见 卧虎藏龙 络绎不绝 不绝如缕
B.俯拾皆是 龙蛇混杂 熙熙攘攘 不绝如缕
C.随处可见 龙蛇混杂 络绎不绝 不绝于耳
D.俯拾皆是 卧虎藏龙 熙熙攘攘 不绝于耳
3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书场茶馆”是其特色,又称艺人茶馆,是品茗欣赏民间艺术的地方。
B.其特色是“书场茶馆”,又称艺人茶馆,是品茗欣赏民间艺术的地方。
C.其特色是“书场茶馆”,品茗欣赏民间艺术的地方,又称艺人茶馆。
D.“书场茶馆”是其特色,是品茗欣赏民间艺术的地方,又称艺人茶馆。
3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特别是晚上能在茶馆登台说书的人,都是上品的高手,所以人们称之为“品仙台”。
B.茶馆实行挂牌说书,谁有绝技高招,谁能争取更多的茶客,谁就能得到“红包”。
C.哪一位说书人讲得好,茶馆的生意必定会更加兴隆,老板自然高兴,得的红包就越厚实。
D.茶馆仍是磁器口一景,百来米长的老街便有13家茶馆,家家茶客满座,古风犹存。
参考答案:
1.不认可。
秦仲义是一个民族资本家,年轻时一心办实业救国,想着“办顶大顶大的工厂”,以抵制外货,救国救穷人。然而他耗尽毕生心血办起的企业,却在抗战结束之初就被政府没收了,并把机器当成碎铜烂铁给卖掉了。
这句话不是他的真心话,而是为了表现他苦涩无奈的心情以及对当时那个病态社会环境的嘲讽。
2.B 3.D 4.①夸奖常四爷,体现了“多说好话,多请安”;②不忘照顾秦二爷,让秦二爷的存在感更强,体现了“讨人人的喜欢”;③两句话既照顾了常四爷,也关照到了秦二爷,践行了王利发做生意的信条。 5.①庞太监,戊戌变法吓坏了你吧?②秦仲义,不要想改祖宗的章程,否则会像谭嗣同一样掉脑袋。③两人的交锋代表着封建势力和民族资产阶级激烈的矛盾冲突。
6.B 7.A 8.①勤劳善良。作为老板娘,她并没有把自己摆得高高在上,吆三喝四,而是和伙计一起忙前忙后,里外操劳;对李三抱怨表示理解,内心善良;她还劝王利发添人,既是茶馆的实际需要,也是出于对李三忙不过来的关照。
②精明能干,善于言辞。面对李三的抱怨,王淑芬尽力劝慰、化解;当着李三的面,维护王利发,劝王利发添人,实际也是在维护李三。
③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她梳着时兴的圆髻,看不顺眼李三的小辫儿,又劝李三不要顽固,既然改了民国,就应该随着走,这些表现出她的与时俱进。
9.D 10.B 11.①思想活跃。王淑芬是裕泰茶馆的老板娘,也许是平时见惯了三教九流的人,所以她的思想比较超前、活跃,在急剧变革的时代,没有因循守旧,抵制变革。她梳着时兴的圆髻,看不顺眼李三的小辫儿,又劝李三“不要顽固,既然改了民国,就应该随着走”,都可表现出她的与时俱进。
②吃苦耐劳。作为老板娘,她并没有把自己放在主子的位置上,吆三喝四,而是和伙计一起忙前忙后,里外操劳。
③心地善良。从王淑芬对李三抱怨的理解中可以看出她比王利发更能体谅别人,内心更为善良;她还劝王利发添人,既是茶馆的实际需要,也是出于对李三忙不过来的关照。 12.①雇员(李三)与老板(王利发)之间的薪酬利益冲突。
②新思潮(王淑芬时兴的圆髻)与旧思想(李三的小辫儿)之间的冲突。
③小人物(王利发一干人等)与大时代(军阀割据)之间的冲突。
13.C 14.A 15.①“精明”体现在:他谨遵父亲的处事原则,讨人人的喜欢。如对秦仲义等有权势者一直抱有恭敬的态度,说话恰当,善于应酬。②“心眼不坏”体现在:悄悄向常四爷介绍马五爷的背景;歪头示意有侦缉在场,劝常四爷“留点神”;劝诫茶客们“莫谈国事”,以免惹祸上身。 16.①常四爷与二德子之间的冲突,展现了二德子代表的市痞无赖和常四爷代表的正直百姓之间的矛盾;②刘麻子与康六之间的冲突,突出了中下层市民中的投机者与底层贫苦百姓之间的矛盾;③王利发与秦仲义之间的冲突,体现了小市民与民族资产阶级观念上的矛盾;秦仲义与庞太监的冲突,表现了新旧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17.C 18.D 19.①能够顺应时代潮流。王淑芬是裕泰茶馆的老板娘,也许是平时见惯了三教九流的人,所以她的思想比较超前、活跃,在急剧变革的时代,没有因循守旧,抵制变革。她梳着时兴的圆髻,看不顺眼李三的小辫儿,又劝李三“不要顽固,既然改了民国,就应该随着走”,都可表现出她的与时俱进。②勤劳。作为老板娘,她并没有把自己放在主子的位置上,吆三喝四,而是和伙计一起忙前忙后,里外操劳。③善良。从王淑芬对李三抱怨的理解中可以看出她比王利发更能体谅别人,内心更为善良;她还劝王利发添人,既是茶馆的实际需要,也是出于对李三忙不过来的关照。 20.①雇员(李三)与老板(王利发)之间的薪酬利益冲突。②新思潮(王淑芬时兴的圆髻)与旧思想(李三的小辫儿)之间的冲突。③小人物(王利发一干人等)与大时代(军阀割据)之间的冲突。
21.原文使用反问句,语气强烈,把庞太监小人得志的嘴脸表现得惟妙惟肖。 22.表面尊敬恭顺,实为挑战嘲弄。
23.参考示例:你或许正彷徨于日复一日的平淡生活,那么读一读《平凡的世界》吧,他会带你前往平凡而又波澜壮阔的世界。那些故事,会让你激情燃烧,会让你为理想奋斗,会让你为平凡着色!当你读完这些故事后,请把他放回图书之流中,让书香继续伴随下一位读者。
24.(1)序号:①;修改方法:《北京人》不是老舍的作品,删去或改为《四世同堂》等。
(2)序号:③;修改方法“垂询”改为“询问”。
(3)序号:⑤;修改方法:“小说”改为“话剧”。
(4)序号:⑥;修改方法:删去“目前”。
(5)序号:⑦;修改方法:括号移到“中戏学生” 后。
25.D
26.C
27.D
28.示例一:牧童•牛背•筝
示例二:红衣牛背雨丝丝 29.这幅画是齐白石1956年送给老舍夫妇的四年前创作的国画。 30.画中水牛昂首阔步向前踏进,牛背上梳着朝天辫的牧童放着风筝,风筝飞得很高。画面极为素净,风筝线一笔呵成,韵味十足。
31.C 32.D 33.B
34.C 35.B 3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