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必修上册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精品解析: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

有人可能觉得匠人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

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之本,亦是我们的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

(摘编自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人民日报》)

材料二

新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所谓“爱岗”,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热爱本职工作,不能见异思迁,站在这山望那山高。所谓“敬业”,就是要钻一行,精一行,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凡是获得“工匠”和“劳模”荣誉称号的工人,都是爱岗敬业的典范,很多人都在本职岗位上工作了二三十年之久,干出了一番事业。

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工匠”,就在于他对自己产品品质的追求,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他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复改进产品,努力把产品的品质从99%提升到999%,再提升到99.99%。对于“工匠”来说,产品的品质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追求极致、精益求精,是获得各类“工匠”荣誉称号的工人的共同特点,这也是他们能身怀绝技,在省级、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各种技能大赛中夺金戴银的重要原因。

和传统工匠不同,新时代工匠尤其是产业工人的生产方式已不再是手工作坊,而是大机器生产,他所承担的工作,只是众多工序中的一小部分。比如“复兴号”列车,一列车厢就有三万七千多道工序,这三万七千多道工序,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由车间或班组亦即团队协作来完成。团队需要的是“协作共进”,而不是各自为战。

传统的“工匠精神”强调的是继承,祖传父、父传子、子传孙,是传统工匠传承的一种主要方式。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强调的则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因为只有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摘编自郑大发《什么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人民政协报》)

材料三

对于教育而言,弘扬工匠精神就是精心培育每一位学生,培养出政治素质过硬、劳动情怀深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技能突出的高素质人才。

弘扬工匠信仰坚定、矢志报国的爱国精神,激励广大学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弘扬工匠艰苦奋斗、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引导广大教师和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索取与奉献、平凡与崇高等人生课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加强对广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典型引路、正向激励等多种措施,弘扬中华民族勤劳节俭、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倡导通过劳动来实现人生的梦想、改变自己的命运,着力形成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主流意识,真正让劳动成为最光荣的价值追求,让劳动者成为社会最受尊敬的人。

工匠的成长路径和事迹表明,一勤天下无难事,成功之路就在脚下;只要立足岗位,刻苦钻研,就能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把传播工匠故事作为重要内容,组织开展工匠进学校、工匠进讲堂等活动,组织老师学生聆听工匠事迹,弘扬工匠精神,以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和工匠的事迹引导青年大学生勤勉为人、勤奋学习、勤恳工作。

面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着急功近利、急于成名的浮躁情绪和心态,广大教师要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工匠精神,在长期的教书育人中形成自身的价值追求。广大教师要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坚持以师德建设为先,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素质,增强教师爱岗敬业、勇于创新、为人师表、不断进取的职业精神,建立完善的师德激励机制,重师德激励,将师德表现作为评奖评优的首要条件,引导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摘编自李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弘扬工匠精神》,《工人日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尽管工匠与新时代新世界有些脱节,但他们却用自己的行动丰富了人类文明。

B. 坚守“工匠精神”,要以强化中国制造、传承中国文化、提升中国力量为落脚点。

C. 传统的“工匠精神”强调继承,时移世易,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则只追求创新。

D. 只要广大教师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就可克服目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和心态。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新时代,“工匠精神”须追求极致、一举取得成功。

B. 新时代工匠大多承担大机器生产下众多工序中的一环,产品须靠团队协作生产。

C. 培育工匠精神,教育重点要放在政治素质、劳动情怀、理论功底和实践技能方面。

D. 学校践行“工匠精神”,要强化思想引领,也要传播工匠故事,还要践行工匠品格。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赞美工匠精神的一项是(   )

A. 精雕细琢鲁班传,欲抱不平牵苦缘。造就斧斤单面砍,休从墨线两头弹。栋梁有榫知轻重,案几无钉试易难。鸡翅紫檀精品鉴,钩心斗角悟方圆。

B. 华夏从来多匠人,情怀悠悠默无闻。春秋梓庆削钟鐻,簨业兽形工鬼神。爵禄不怀名利澹,巧拙已忘敬畏真。术达极致近于道,专注走心风骨魂。

C. 今逢华诞意如潮,放眼中华尽舜尧。北斗神舟天际显,脱贫除恶战旗飘。繁荣富裕民心悦,舒畅和谐积弊消。国阜政廉家运畅,复兴大梦看今朝。

D. 先辈唯求制器真,考工铸范戒欺心。曲突徙薪治未患,琢磨切磋郢匠斤。邀利目前失大义,内诚外信可为根。既急蹄乃需徐步,勇毅笃行工匠魂。

4. 请结合材料二,概括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

【答案】1. B    2. A    3. C    

4. ①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②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
③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
④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尽管工匠与新时代新世界有些脱节”错误。由原文“别人可能觉得匠人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边疆”可知,原文说“别人可能觉得匠人同世界脱节”,这是一种片面认识。

C.“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则只追求创新”错误。由原文“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强调的则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因为只有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可知,原文是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强调的则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而不是“只追求创新”。

D.“只要……就……”错误,充分条件不成立。由原文“面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着急功近利、急于成名的浮躁情绪和心态,广大教师要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工匠精神,在长期的教书育人中形成自身的价值追求。广大教师要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可知,原文没有说只要广大教师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就可克服目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和心态。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追求极致、一举取得成功”错误。由材料一第三段“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可知,“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材料二强调精益求精,追求“永远在路上”,产品品质“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C.“北斗神舟天际显,脱贫除恶战旗飘。繁荣富裕民心悦,舒畅和谐积弊消。国阜政廉家运畅,复兴大梦看今朝”的主旨是赞美“国家的强大”,而不属于赞美“工匠精神”。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

由原文“所谓‘爱岗’,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热爱本职工作,不能见异思迁,站在这山望那山高。所谓‘敬业’,就是要钻一行,精一行,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凡是获得‘工匠’和‘劳模’荣誉称号的工人,都是爱岗敬业的典范,很多人都在本职岗位上工作了二三十年之久,干出了一番事业”可知,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是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

由原文“对于‘工匠’来说,产品的品质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追求极高一致、精益求精,是获得各类‘工匠’荣誉称号的工人的共同特点,这也是他们能身怀绝技、在国际、全国或省的各种技能大赛中夺金戴银的重要原因”可知,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是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

由原文“和传统工匠不同,新时代工匠尤其是产业工人的生产方式已不再是手工作坊,而是大机器生产,他所承担的工作,只是众多工序中的一小部分。……团队需要的是‘协作共进’,而不是各自为战”可知,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

由原文“而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强调的则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因为只有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可知,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是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孤独树(节选)

马金莲

打袼褙子算是老手艺了,窝窝梁的妇女没有不会的。把破旧衣裳拆洗整理成大小不一的布片晒干,再熬一马勺油渣糊糊,晾温,就可以打袼褙子了。木匠奶奶把小木桌儿搬到窗边,到一口箱子里找纸。打袼褙子最理想的纸是幅张较大的报纸,但山里人生活简朴,加上窝窝梁这地方僻远,庄里都是土里刨食的老农民,十个里头九个半是文盲,没人舍得花钱订阅报纸,所以他们的生活里一般很难见到报纸。

箱子里压了满满一箱书。有小学一到五年级的小本书,有初中和高中的大书,有厚的,也有薄的,有崭新的几乎没有翻阅过的,也有翻得卷边发毛破旧不堪的。木匠奶奶不识字,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和从1到10十个洋码号数字。这些书上的字儿她自然是一个都不会认,但是她爱书。这一箱子书是儿子马向虎念过的。从他念小学一年级开始,每一学期,每一年,所有的书,只要儿子不弄丢,带回家里来了,她都捋平压展,一本不少地收藏起来。儿子小学留过一次级,高中出来没考上,又补习了一年,前后加起来,他一共念了十三年书。十三年里用过的书,沉甸甸压了一大箱子。

那十三年,娃没少吃苦。窝窝梁这庄子太偏了,默默藏在群山最深处,八岁那年小虎子就背上了花书包,每天爬上弯弯曲曲的山路到梁后的小学去念书。初中更难,要到乡中学住校。娃岁数小,背个铺盖卷儿,步行十五里路才能到乡上。高中在县上的回民中学住校,路途就更遥远了。儿是娘的心头肉,她心里疼娃,但又实在帮不上忙,只能给娃多做几双鞋,鞋底纳得厚厚的,让娃走山路舒坦点,给娃烙干粮时,多多地放清油和苦豆粉,用尽了心思,只为儿子啃这些干粮的时候能够觉得香一点,好吃一点。

复读了一年又没考上大学,马向虎带回一个落榜的消息,接着就进了他自己住的偏房,倒头大睡,好像又一次高考落榜,让他攒了几座山的瞌睡,怎么都睡不醒。

“拿我们的血汗钱白糟蹋哩,十三年呐,光他背的馍疙瘩就有几口袋了,他对得起我们吗?”老汉跳着脚,给老婆子抱怨。

木匠奶奶不敢接老汉的茬,心里火烧一样难受,儿子不吃不喝一口气睡了两天两夜,她当娘的心疼呐。娃从小性子闷,有话爱装在心里头,高考连着两年没考上,这打击有多大,她当娘的能不知道吗?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呀。

她去厨房打一碗荷包蛋,她一边打一边落了泪。眼泪落进碗,散开在油花里,她看见那油花沉下去又浮上来,像一朵一朵泛着亮光的花儿在盛开,她擦干泪,端起碗走向偏房。

“做啥去?”老汉蹿过来拦住她,“你给他端吃的?还是荷包蛋!”

木匠奶奶发现老汉的眼仁子都是红的,额头的老筋硬绷绷跳起一层,一条条像暴露在泥土外面的老树根。

“娃两天两夜水米没打牙,你就是再心狠,还能不叫娃吃饭了?”木匠奶奶一边后退,一边小心护着碗。

“吃!你还有心给他吃好的?他还有脸吃?老子我敲打了几十年木头,我图个啥?盼个啥?就是他考上啊——考个大学,端一碗国家饭,给咱老马家长个脸,也给他自己争口气!可他……我……”他越说越气,气冲上脸,蹿上头,脸红成一片布,头发丛里的锯末子灰尘一样唰啦啦往下掉。老汉的怒火噌噌往上冒,边骂,边甩出一根刚刚锯下的木头板子。

“啪——”木板子砸到了碗上。

碗应声落地。

蛋汤横飞,四枚白玉一样的荷包蛋在碎裂的瓷片间乱滚。

木匠奶奶忙忙弯下腰拾鸡蛋,黑狗早就蹿过来,叼一颗,滚烫,吐出来,赶紧去叼另一颗,它贪婪地一口气叼遍了四颗,才发现不能一口全吞下去,就飞快地吃掉一颗,呜咽着再抢另一颗。木匠奶奶气得抹眼泪。四颗鸡蛋呢,就这样悄没声地没了,她心疼呐。

“死老汉!”她一边捡碎瓷,一边抹泪。

一直关闭的偏房门开了,门里走出马向虎来。他明显痩了,嘴皮上起了一层白痂,本来就痩,站在门口风一吹,单薄得更像个纸剪的人儿。

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木匠奶奶是个文盲,但是这并没有妨碍她对书的喜爱,因此她总是将儿子从小学到高中带回来的书都小心地整理好,存放起来。

B. 虽然马向虎的求学道路非常艰难,但木匠奶奶总是尽力帮助儿子。纳厚鞋底和多放清油、苦豆粉等细节体现了她的爱子心切。

C. 因为学习压力大,在学校睡眠严重不足,所以高考再次落榜后的马向虎回家之后也不理会父母,不吃不喝一口气睡了两天两夜。

D. 为了缓解儿子高考失利后的痛苦,熟悉儿子脾气性格的木匠奶奶,并没有像丈夫那样大发脾气,而是去给儿子做了好吃的饭食。

6.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对窝窝梁打袼褙子这门老手艺的介绍,属于社会环境描写,它表明了窝窝梁百姓生活非常贫穷的状态,同时引出了相关人物。

B. 小说运用了语言、神态和动作等描写手段,将木匠老汉看到妻子给儿子做了荷包蛋后越来越生气的情态、心理变化,展现得细腻生动。

C. 题目“孤独树”内蕴丰富,既象征着窝窝梁地处偏僻,和外面的世界缺乏正常沟通交流,又暗示了马向虎高考落榜后无处倾诉苦楚。

D. 小说写四枚荷包蛋被黑狗吞吃这一细节,特意将黑狗叼吃鸡蛋的画面放大,和木匠老汉咒骂的画面形成对比,增强了悲剧意味。

7. 结尾段是怎样刻画马向虎这一人物的?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5. C    6. D    

7. 运用肖像(细节)描写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刻画马向虎这一人物。

作用:

①通过对马向虎瘦削的身形和嘴皮上的白痂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高考落榜对他的打击之严重;

②与前文他落榜回家后就将自己关进了偏屋的情节相呼应,内容完整,结构严谨。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C.“在学校睡眠严重不足,所以高考再次落榜后的马向虎回家之后也不理会父母,不吃不喝一口气睡了两天两夜”错误。从文中“好像又一次高考落榜,让他攒了几座山的瞌睡,怎么都睡不醒”可知,马向虎回家倒头大睡的原因是他高考再次落榜,文中没有提到他在学校睡眠严重不足。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和木匠老汉咒骂的画面形成对比”错误,和黑狗叼吃鸡蛋形成对比的画面应该是马向虎吃不上荷包蛋。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和分析人物形象作用的能力。

手法:“他明显痩了,嘴皮上起了一层白痂”这是对马向虎肖像的描写,“本来就痩,站在门口风一吹,单薄得更像个纸剪的人儿”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作用:

内容上,结尾段落主要是对马向虎人物形象的描写,通过对马向虎瘦削的身形和嘴皮上的白痂的描写,写出了他两天两夜没吃没喝的形象,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高考落榜对他的打击之严重。

结构上,结尾段落情节上的作用主要是和上文的情节相呼应。前文写到“复读了一年又没考上大学,马向虎带回一个落榜的消息,接着就进了他自己住的偏房,倒头大睡,好像又一次高考落榜,让他攒了几座山的瞌睡,怎么都睡不醒”,他落榜回家后就将自己关进了偏屋,结尾描写了他走出偏屋的情节,前后情节相互呼应,使内容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頲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月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

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

(选自《新唐书·李白传》,有改动)

8. 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B.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C.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D. 白晚好黄老度/牛渚矶至姑/孰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

9. 下列对文中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

B. “翰林”是朝廷中负责起草皇帝诏书的。古代负责诏书起草的工作非常重要。

C.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

D. 解官:解免官职,也称“解印”“解绶”。类似的还有致仕,旧指交还官职,即辞官。致仕制度,即官员的退休制度。文中的“解官”就是退休的意思。

10.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白十岁就通诗书,成年后,州郡凭有道科举荐他,可是他没有应举。在长安李白拜见贺知章,知章见到李白的诗文,颇为感叹。

B. 李白曾游历并州(今山西太原),见到大将郭子仪,郭子仪认为李白很奇特。

C. 李白是个骜放之人,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便道出了他的心声;在朝堂上使高力士脱靴又为一例。

D. 在贺知章的推荐下,李白得以步入仕途,担任翰林供奉。玄宗皇帝爱李白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

11.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2)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答案】8. C    9. D    10. B    

11. (1)他的祖先隋朝末年因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初年,他的父辈从西域逃回来,客居在巴西。

(2)高力士平素为朝中显贵,替李白脱鞋,深以为耻,于是挑剔他诗中的毛病:并加以附会,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总是从中作梗加以阻止。

【解析】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意:李白晚年颇好黄老之学,经牛渚矶来到姑孰,喜欢谢朓终老的青山,他也想在此地终老。等他死了,先葬在龙山东麓。

“白晚好黄老”中“黄老”指的是“黄老之学”是“好”的具体内容,作宾语,语法结构完整,“老”后断开;据以上分析排除AD。

“姑孰”为“至”的宾语,“悦”为下一句的谓语动词,承前省略主语,“姑孰”和“悦”之间必须断开;“欲终焉”中“焉”为兼词,译为“在这里”,句中作补语,“焉”前不能断开。据以上分析排除B。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D.“文中的‘解官’就是退休的意思”错误。文中“解官”不是退休的意思,“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意思是:郭子仪愿解除官职以赎李白之罪。

故选D。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B.“郭子仪认为李白很奇特”错误,张冠李戴,原文“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奇之”的主语是“李白”,因此事李白认为郭子仪很奇特。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

①“以”,因为;“徙”,流放;“遁”,逃跑;“客”,客居。

②“素”,平素;“耻”,以……为耻;“官”,做官;“沮”,阻止。

参考译文:

李白,字太白。他的祖先于隋朝末年因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初年,他的父辈从西域逃回来,客居在巴西(在今四川江油)。李白诞生的时候,他母亲梦见太白星,因而取其字为太白。十岁时就通读诗书,等到长大成人,隐居于岷山。当时所在州郡以有道科举荐他,他没有应举。苏頲为益州(今四川成都)长史时,见到李白,感到惊异,说:“这个青年天才英特,如果再少加努力,增加点学问,便可以同汉代的司马相如相比。”然而李白喜欢纵横家的那一套术数,学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财好施。又客居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住在徂徕山中,天天设酒痛饮,号称“竹溪六逸”。

天宝初年,李白南游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和吴筠友善。吴筠被召入京,所以李白也到了长安。李白在长安,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感叹地说:“您,是个天上贬下人间的仙人啊。”并在玄宗面前说起,玄宗于是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论当代的大事,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李白和酒徒还在街市中醉酒,玄宗皇帝坐在沉香子亭,忽然意有所感,想要听演奏歌唱李白的歌词,于是召李白入宫,而李白已经醉倒,左右侍从用水洗他的面,酒醉稍醒,拿笔给他,他提起笔一挥而就,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精旨切,一气呵成,不留余思。玄宗皇帝爱他的才华,几次召见宴请。李白曾经陪玄宗皇帝饮酒,醉了,让高力士为他脱鞋。高力士平素为朝中显贵,替李白脱鞋,深以为耻,于是挑剔他诗中的毛病,并加以附会,以激怒杨贵妃。玄宗皇帝想让李白当官,杨贵妃总是从中作梗加以阻止。李白自己知道不被玄宗的亲近所容忍,愈加桀骜不群,放荡不羁,和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称为酒八仙人。李白恳求引退还山,玄宗皇帝也就赐给他金帛,让他回去。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曾经于夜间借着月色,和崔宗之乘船从采石矶至金陵(今江苏南京),身上穿着皇帝所赐宫锦袍,坐在船中,旁若无人。

安禄山起兵造反,天下大乱,李白辗转于宿松(今属安徽)和匡庐(今江西庐山)之间。永王李璘聘请他到幕下当僚佐,永王起兵,心怀不轨,他即逃回彭泽(今属江西);永王失败了,李白论罪当斩。起初,李白游并州(今山西太原),曾见郭子仪,暗暗称奇。当时郭子仪曾犯法,应受处罚,李白救了他,他才免受处罚。及至李白论罪当诛的时候,郭子仪愿解除官职以赎李白之罪,于是他得免于一死,朝廷下诏,把他长期流放夜郎。正好碰上大赦,又回寻阳(今江西九江),因事获罪下狱。那时宋若思率领吴地之兵三千人将赴河南(今河南洛阳),在路上经过寻阳,将李白释放了,并聘请他为行军参谋,没多久,又辞去参谋之职。李阳冰任当涂(令属安徽)县令,李白去投奔他。代宗即帝位后,召李白任左拾遗之职,而这时李白已经逝世了,终年六十余岁。

李白晚年颇好黄老之学,经牛渚矶来到姑孰(今安徽当涂),喜欢谢朓终老的青山,他也想在此地终老。等他死了,先葬在龙山东麓。元和末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到姑孰祭奠他的墓,并下令禁止在李白坟墓周围采樵和放牧。范传正访问李白的后裔,只有嫁给平民为妻的两个孙女,行为举止仍然保持看斯文世家的凤范。她们见了范传正,哭泣地说:“先祖志在青山,临时葬在龙山东麓,不是他的本意。”于是改葬在青山,并立了两块石碑。他还告诉李白的两位孙女,要将她们改嫁给士族为妻;两位孙女辞谢说孤独穷苦而失身于平民,是命该如此,不愿再嫁。范传正嘉奖感叹不已,免除其夫的徭役。

唐文宗时,下诏以李白的歌诗,斐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合称为“三绝”。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各题

书愤

宋·陆游

山河自古有乖分,京洛腥膻实未闻。

剧盗曾从宗父①命,遗民犹望岳家军。

上天悔祸终平虏,公道何人肯散群?

白首自知疏报国,尚凭精意祝炉熏。

[注释]①宗父:宗泽,南宋抗金名将,多次上书力主收复中原,未被采纳。

12.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是说国家的分裂自古有之,但是外族入侵京城充满血腥的景象前所未闻,写出了战祸的惨烈。

B. 颔联中“遗民”指金人统治下的汉族百姓,陆游有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C. 颈联大意为:上天后悔兴起这场祸乱,有一天终会驱除敌虏,谁又忍心让百姓离散呢?

D. 尾联“祝炉熏”,诗人凭“炉熏”而“祝”,焚香祷告,表现出诗人因报国无门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13. 诗歌题为“书愤”,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为何而“愤”。

【答案】12. D    13. ①国家破碎,山河分裂,外族入侵,战祸惨烈,百姓遭殃;

②统治者昏庸,纵有宗父和岳飞那样的抗金名将,却未能顺应民意,收复失地;

③自己虽有报国的精神意志,却年老体衰,力不从心。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消极情绪”错误。尾联诗人虽年老体衰,但尚凭精意为国家前途命运担忧,不能说是消极情绪。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时,要联系题目、全诗内容、关键字词及作者当时所处社会现实,准确把握。本题要求分析诗人为何而“愤”,需要结合题目、作者、注释和关键诗句理解。首先分析题目“书愤”,可见本诗表达的主旨情感就是“愤”;再分析作者,作者陆游是一位爱国诗人,一生致力于抗金、报国;再分析关键句“山河自古有乖分”,指南宋进兵入侵,国家分裂的现状;“京洛腥膻实未闻”表现了战祸惨烈;“宗父”“岳家军”的典故表现统治者的昏庸;“白首自知疏报国”抒写诗人暮年空有报国之志;“尚凭精意祝炉熏”表达诗人为国家前途命运而担忧。据此分析即可。

【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14.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攀登中山路崎岖盘旋,时间流逝飞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通过对比的手法强调学习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壁赋》中,作者夜游赤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明月升起后的画面,跟王勃的《滕王阁序》里“秋水共长天一色”有相同的意境。

(5)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词人遥望金陵想象,并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的慨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越陌度阡    ②. 枉用相存    ③. 千岩万转路不定    ④. 迷花倚石忽已暝    ⑤. 吾尝终日而思矣    ⑥.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⑦. 白露横江    ⑧. 水光接天    ⑨. 雕栏玉砌应犹在    ⑩. 只是朱颜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解法,“陌”“阡”“枉”“倚”“暝”“臾”“雕”“砌”。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昌耀写的是什么呢?是大自然、岁月、生命。是人陷入岁月的困境中________时,从深山秘境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力量,与困境________的搏斗精神。而生命在大自然和岁月中复杂的磨砺,以及精神生成的奥秘,则是诗歌所要探究的永恒命题。与此同时,他在这里给出的,是中国汉语诗歌中一套________的,陌生、孤绝、矿石般的语言系统。这是他的诗歌最让人激动的魅力所在。当年读昌耀的诗歌,首先就是为之震撼,并惊奇于他的这种语言魅力。而语言,则是存在于一首诗歌中的更强大的力量。《峨日朵雪峰之侧》是昌耀流放祁连山时,生命大困厄中的一首诗作,也是他一生的命运模式和象征。而他此后之所以能________地成为一位大诗人,并形成唯他独有的一套语言系统,其中的缘由又是什么?(   )。

15.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能自已 不屈不挠 标新立异 水到渠成

B. 不能自拔 不屈不挠 独出心裁 顺理成章

C. 不能自拔 勇往直前 标新立异 水到渠成

D. 不能自已 勇往直前 独出心裁 顺理成章

1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当年读昌耀的诗歌,首先就是惊奇于他的这种语言魅力,并为之震撼。

B. 我当年读昌耀的诗歌,首先就是为之震撼,并惊奇于他的这种语言魅力。

C. 当年读昌耀的诗歌,首先我就是惊奇于他的这种语言魅力,并为之震撼。

D. 我当年读昌耀的诗歌,首先就是惊奇于他的这种语言魅力,并为之震撼。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要说明这个问题,则需要他从人生中寻找答案。

B. 这个问题要说明,则需要从他的人生中寻找答案。

C. 要说明这个问题,则需要从他的人生中寻找答案。

D. 要说明这个问题,则需要从人生中寻找他的答案。

【答案】15 B    16. D    17. C

【解析】

【分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能力。

不能自已: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不能自拔︰指陷进很深的境地;难以使自己从中解脱出来。结合语境理解,是指人在困境中无法解脱,故应选后者。

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勇往直前∶不怕艰险,勇敢地一直向前进。语境强调的是“搏斗精神”,故选用前者更妥当。

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独出心裁∶原指诗文构思有独特之处,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结合上下文语境,“陌生、孤绝、矿石般的语言系统”,可见是指他的语言系统是十分独特的,应该选用后者。

水到渠成: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顺理成章:写文章、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指某种情况合乎情理,自然产生某种结果。“水到渠成”不能作状语,应选用后者。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缺少主语,排除A;二是语序不当,不合逻辑,“为之震撼”应在句末,排除B。

C.修改后语序仍不恰当,“我”应调整到句首。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结合文意理解,要弄清他的命运及语言系统的是“我们”而不是他自己,故不是“需要他”寻找答案,而是需要我们从他身上去找答案。

B.结合上文叙述语气分析,“这个问题”放在句首与上文语意不连贯。

D.结合上文看,要弄清他的命运及语言系统,不应是“从人生中寻找他的答案”,而是“从他的人生中寻找答案”。

故选C。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6分)

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英国莱切斯特大学研究发现,     。即使是有运动习惯的人。长时间坐着仍然会损害健康。科学家通过对比近900名患者的活动水平和静坐时间,发现只要每天少坐90分钟,     。

研究人员分析了人们静坐时间和他们中等到剧烈运动等数项指标,试图找到这些因素与血糖和胆固醇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     ,可能是防止II型糖尿病更有效的方式,而不仅是只注重中等强度以上的体育运动。

英国卫生部现行发布的健康指引推荐国民每天进行中等强度以上锻炼至少30分钟,每周坚持5天。中等强度锻炼,简单来说就是足以令人流汗的活动。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①静坐太久危害极大(久坐危害健康);②就会对健康有很大益处(就能减轻健康损害)。③限制久坐行为(减少久坐)。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本题材料围绕“久坐的危害”展开。

第一处,结合下句“即使是有运动习惯的人,长时间坐着仍然会损害健康”可知,此处应填写长时间坐着的危害,所以此处应该填写“静坐太久危害极大”。

第二处,结合“只要每天少坐90分钟”可知,此处应填写少坐带来的好处,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就会对健康有很大益处”。

第三处,结合“可能是防止IⅡ型糖尿病更有效的方式,而不仅是只注重中等强度以下的体育运动”可知,此处应填写“少坐”或“限制久坐”对防止IⅡ型糖尿病的作用,所以此处应该填写“限制久坐行为”。

四、课本回归(14分)

19.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 古之学者必有师 B. 至于泰安

C. 凌万顷之茫然 D. 挟飞仙以遨游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句意: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

B.“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另提一事。句意:到达泰安。

C.“茫然”,古义,江面上迷茫一片;今义,困惑、不知所措而没有生气,多用来指表情。句意: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

D.“遨游”,远游、漫游。古今词义基本相同。句意:(想要)偕同仙人(与仙人一起)逍遥自在地遨游(于天地间)。

故选D。

20.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非能水也,而绝江河②舞幽壑之潜蛟③泣孤舟之嫠妇④西望夏口

⑤济水东流⑥苍山负雪,明烛天南⑦侣鱼虾而友麋鹿⑧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A. ①⑥/②③⑦/④⑤/⑧ B. ①⑥⑧/②③/④⑤/⑦

C. ①⑥/②③/④⑤/⑦/⑧ D. ①⑥⑦/②③/④⑤/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①“水”,名词作动词,游泳。句意: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②“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句意: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

③“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句意: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④“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句意:向西可以望到夏口。

⑤“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句意:济水向东流去。

⑥“烛”,名词作动词,,照亮,照耀。句意: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

⑦“侣”,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句意:与鱼和虾为伴侣,与麋鹿结交朋友。

⑧“圣”,形容词作名词,圣人。句意: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①⑥名词作动词,②③动词的使动用法,④⑤名词作状语,⑦名词的意动用法,⑧形容词作名词。

故选C。

21. 下列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不相同的一句是(   )

A. 客有吹洞箫者 B. 崖限当道者

C. 不拘于时 D. 凌万顷之茫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为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蚓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A.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有吹洞箫客”。句意:有个吹洞箫的客人。

B.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限当道者崖”。句意: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

C.被动句,“于”表被动。句意:不受时俗的拘束。

D.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凌茫然之万顷”。句意: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故选C。

22.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金属制品,《劝学》中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B. 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C. 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祝祷、占卜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

D. 我国古代有些日期有特定的称呼,如“朔”指农历每月第一天,“晦”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望”通常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B.“‘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错误,“师”单用时不指国都。

故选B。

2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金石可镂    (2)而致千里            (3)则耻师焉,惑矣。

(4)冯虚御风    (5)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6)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答案】(1)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2)到达   (3)糊涂   (4)驾驭   (5)享受   (6)停留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1)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句意: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2)到达。句意: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

(3)糊涂。句意: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

(4)驾驭。句意:就如同凭空乘风。

(5)享受。句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6)停留。句意: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就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

五、写作。(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众所周知,倒计时通常是从10开始,而以往奥运赛事的倒计时往往是从60开始,也有的从30或10开始。而这次北京冬奥会却从“24”开始倒数,是一种打破常规的做法。恰恰这一打破,才将作为中国农业文明时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彰显中国气韵的二十四节气文化展示给世界人民,收获了众多的喝彩。

有时,对常规的突破,往往意味着一种超越,一种创新,一种新的事物的诞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诵创新之诗,歌奋进之章

从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到现在的先进文明,离不开创新;从嫦娥奔月的美妙想象到现在的火星着陆,因为有创新;由过去的落后贫弱到现在的劲疾腾飞,靠的是创新!事实证明,小到个人,大到家国,创新是个人成功的秘诀,是国家昌盛的法宝,是社会文明快速发展的神器!只有以创新为引领,以深厚的积淀作支撑,执着地奋进,才能谱就发展新篇章。

创新,顾名思义,就是创造出与之前不相同的新东西,要打破陈规陋习的桎梏,冲破传统思维模式的藩篱,在不可能处找可能,于无出路处找出路。誉满中外、成就斐然的近代绘画大师齐白石先生,在创新的道路上就从未停歇。他积极进取,博采众长,不断改进画风。……60岁、70岁、80岁,画风5次改变,不断的创新让他晚年的画作更加成熟——独特隽永而不入俗流。正是这永不满足、不断创新的执着思想,才使齐老先生成为了绘画界光华熠熠的传奇人物!

创新讲究执着的探索精神,但这种执着不是一味地盲目冒进,创新要以继承为前提。如果没有深厚的沉淀做前提,那么创新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试想,如果开幕式主创团队没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不了解作为中国农业文明时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彰显中国气韵的二十四节气文化,那么他们即使有改编“10”“30”“60”倒计时的想法,也不可能有“24”倒计时的诞生。此外,北京冬奥会采用的“折柳寄情”的方式,把对逝者的深念变成了一起向未来的希望。这一环节,让像“折柳”等传统文化形式,焕发新的活力。唯有在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积淀自身,我们才能打好创新的基础。

创新,不仅能提升个人境界,推动企业发展,更能让一个国家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从擅长创新的北宋画家李公麟到信息时代的马云,从研制出雷管的诺贝尔到工程技术领域里的乔布斯,从FAST“天眼”的三大创新到嫦娥二号的六大技术突破……无一不彰显着继承与创新联袂的强大作用!

创新,足以让一个原本无法企及的高度变成现实;创新,足以让一个国家傲然屹立;创新,足以让一个时代成为不朽的传奇!诵创新之诗,歌奋进之章;辉煌定至,未来可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的大意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因为打破了以往的常规做法,采用了一种“创新”的手法——将二十四节气文化展示给世界人民,最终以此收获了众多的喝彩。“有时,对常规的突破,往往意味着一种超越,一种创新,一种新的事物的诞生。”这句话是对考生立意角度的提示,是题眼,一定据此确定自己的作文主旨。“对常规的突破”是创新的思路和手段,而它的最终目的,终将是为了超越已有的陈旧,为了实现创新,为了创造出新生事物,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写作时,就应当以“突破常规”和“创新”为关键词展开写作。写作时,可以结合突破常规,实现创新的方式,指出必须要有坚实的积淀为基础,更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具备坚韧不拔的执着精神。写作行文可以先强调创新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然后从创新的内涵切入论证,论据可在个人、企业到国家三个层面上挑选典例对中心进行论证,最后落脚到国家、社会层面,以提升主旨高度。

立意:

1.创新,往往就是打破常规。

2.新事物诞生于自身的突破。

3.墨守成规是创新的敌人。

4.勇于超越自我,方能走上创新之路。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无忧学习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5uxx.com/82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5uxx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30543650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yzk031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