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必修下册 《 鸿门宴》课时作业

《 鸿门宴》课时作业

第3课 鸿门宴课时作业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型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第3课 鸿门宴课时作业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型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拔剑切而啖之       啖:吃

B.窃为大王不取也      窃:私下

C.沛公起如厕        如:往

D.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内:内部

2.下列句子中,不属于表现樊哙勇猛豪爽的一项是(   )

A.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B.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C.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表明张良已经洞悉项庄在宴会上舞剑的真正意图是借机刺杀沛公。

B.“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表明项羽在宴会上时刻保持警惕之心,面对闯帐的樊哙严阵以待,厉声斥责。

C.“壮士!赐之卮酒”“壮士!能复饮乎?”两次直呼“壮士”,表明项羽对勇猛豪爽的樊哙颇为赏识。

D.“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表现了樊哙机智善言,既指责项羽听信谗言,又替刘邦邀功请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鸿门宴(节选)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4.《鸿门宴》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________创作的史传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5.请结合文章评价项羽的人物形象。

题型二: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史记·项羽本纪》以“鸿门宴”为界,明显地分出前后两个不同的部分。鸿门宴是历史的转折点,也是项羽个人命运的转折点,此前的灭秦,是一场以暴易暴式的革命。 【甲】 复仇者项羽如狂飙突起,如冤鬼索债,挟着民间的冲天怨气,无坚不摧、无敌不克。他指挥倜傥,游刃有余,指顾从容。

但在鸿门宴后,项羽处处捉襟见肘,时时被动挨打,并不是前期的项羽冰雪聪明,后期的项羽愚蠢笨拙,其实是他的对手变了! 【乙】对付恶贯满盈的暴秦,项羽的军事天才绰绰有余;而对付一个貌似弱小实则生机勃勃的刘邦集团,他的政治才干就相形见绌了。

张良这把绵软的剃刀,在剃度了暴秦之后,并没有完成他的历史使命,还有一个同样至刚至强至暴至亢的对手,需要他来解决。【丙】是的。像项羽这样天下莫可与争锋的强梁,什么样的力量才能羁縻得住他?而是刘邦的耐心和张良的软功夫。

6.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倜傥 B.捉襟见肘 C.冰雪聪明 D.而是

7.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题型:课内默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礼不辞小让。

(2)如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为鱼肉,何辞为?

(3)今者项庄拔剑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阐释了国家常常会灭亡的原因。

(5)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现自己积极向上,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心态。

(6)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喻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字词释义

9.句中加点词与“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的“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素善留侯张良 B.范增数目项王

C.常以身翼蔽沛公 D.籍吏民,封府库

10.下列各句中,全能体现樊哙“勇”和“谋”的一项是(   )

①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②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③拔剑切而啖之 ④项王未有以应 ⑤樊哙从良坐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1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夜缒而出

A.越国以鄙远 B.既东封郑

C.常以身翼蔽沛公 D.范增数目项王

12.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亚父者,范增也

A.此天子气也

B.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C.得复见将军于此

D.吾属今为之虏矣

题型五:课外诗歌阅读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南柯子

吴潜

池水凝新碧,栏花驻老红。有人独立画桥东,手把一枝杨柳系春风。

鹊绊游丝坠,蜂拈落蕊空。秋千庭院小帘栊,多少闲情闲绪雨声中。

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试简要分析。

题型课内阅读

14.项羽不杀刘邦仅仅是因为“为人不忍”吗?

15.《烛之武退秦师》和《鸿门宴》都有高超的叙事艺术,请从叙事技巧的角度分析两者的异同。

参考答案:

1.D    2.D    3.B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内:通“纳”,接纳。句意:交叉持戟的守卫想要阻止他不让他进。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D.这是樊哙指斥秦王的话,表现出他的一腔义愤,不能表现樊哙勇猛豪爽。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时刻保持警惕之心”错,这是项羽对樊哙闯帐的愤怒,不能表现他在宴会上时刻保持警惕之心。

故选B。

参考译文: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羽,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羽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羽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左右就给了他一条未煮熟的猪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羽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反叛了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关中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是将已亡的秦朝的作为延续罢了。我私意认为大王不采取这种做法好。”项羽没有话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去。

4.司马迁    5.优柔寡断(改变进攻刘邦的决定、对范增在席间杀死刘邦的企图不表态);率直粗犷(闻刘邦“谢语”而说出告密人姓名);不善用人(在重要时刻不听范增);骄傲自大(宴会上的排座次)。(意思对即可)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由“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可知这里应该是填《史记》的作者司马迁。

5.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改变进攻刘邦的决定,“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对范增在席间杀死刘邦的企图不表态,说明他优柔寡断。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闻刘邦“谢语”而说出告密人姓名,说明他率直粗犷。

一听说刘邦“欲王关中”,触犯了他的尊严,因此决定进攻;而在获悉刘邦“籍吏民,封府库”待他来处理之后,使放弃了进攻打算。他不把刘邦视为主要对手,以为杀之无益,而刘邦又注意维护他的尊严,使他动了“不忍”之心。以及“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宴会上的排座次都说明他骄傲自大、自矜功伐。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在重要时刻不听范增,说明他不善用人。

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是这样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一起饮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为人不狠心。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趁机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娱乐,请让我用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 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常常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用身体掩护刘邦,项庄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6.D    7.A

【分析】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倜傥”,洒脱,卓异,不同寻常。此处形容项羽在鸿门宴之前灭秦的战争中的表现,符合语境。

B.“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生活穷困。后也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语境是形容鸿门宴之后项羽的处境艰难,符合语境。

C.“冰雪聪明”,比喻人聪明非凡。语境说的是聪明,符合语境。

D.“而是”,连词,通常与“不是”连用,构成“不是……而是”的关联词,表示并列关系。结合语境来看,前面是问句,“像项羽这样天下莫可与争锋的强梁,什么样的力量才能羁縻得住他”,后面是回答,填写“而是”显然与语境不合,应使用“还是”。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无坚不摧”之后的顿号改为逗号,因为“无坚不摧”“无敌无克”是并列谓语,顿号是并列词语或短语间的停顿。

故选A。

8.     大行不顾细谨     人方为刀俎     其意常在沛公也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1)谨;(2)俎;(3)沛;(4)拂;(5)沧;(6)犹,庭。

【点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9.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题干中的“兄”,是名词作状语,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A.善,形容词作动词,交好;

B.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C.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D.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故选C。

10.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樊哙愿与主公同生共死,体现的是“忠”;⑤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动作,与“勇”和“谋”无关。

故选D。

11.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

例句,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A.鄙:名词作动词,把……当作边邑。

B.封:名词作使动词,使……成为边境(一说,名词作动词,当作疆界)。

C.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那样。

D.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用眼睛示意。

故选C。

12.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A项和例句都是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B.是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

C.是介词结构后置句,得于此复见将军;

D.是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故选A。

13.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的惜春女子的形象。暮春时节,女子禁受不住寂寞小院的沉闷,独立桥头,用一枝杨柳来捕捉春光。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依据诗句明确主人公的特点、身份、地位,再结合诗句翻译,分析其表达技巧,总结清肝作用,概括其特点。

从词中来看,这个主人公是一位女子,第一句“池水凝新碧,栏花驻老红”,因春天的到来池水更加碧青,花栏中即将败落的花朵依然挂着残红。此句中暗含了女子看见残红心生沉闷之意。“有人独立画桥东,手把一枝杨柳系春风”,意思是:她独自站在画桥东,手握一枝杨柳幻想拴住春风这行动是天真可爱的,然而又是十分美丽的,春风中的柔柳和“独立画桥东”的女子相互映衬,令人陶醉,这一句表达了女子惜春之意。所以该词的上阕描写了一个天真、可爱的惜春女子的形象。

【点睛】古诗词鉴赏常见考查角度有:1、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在命题上可以是综合要求,也可以就某一方面提出问题,也可能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因此,我们要全面提高鉴赏能力,不能有偏废。无论考查什么都离不开句意及情感主旨等信息,至少占一半分数,所以要做好鉴赏题,能疏通文字障碍,即准确翻译是前提条件,会翻译才能更准确地解读情感把握观点态度。

14.关于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前人时贤皆多有评说。有人认为这是因为项羽存在比较严重的性格缺陷,一方面残暴倨傲,逞匹夫之勇,一方面又优柔寡断,好沽名钓誉。有人认为这是因为项羽虽然勇冠三军,在政治上却颇为幼稚,先后被刘邦、樊哙的话迷惑,于是放走刘邦,铸下大错。也有人从正面分析这一问题,认为项羽不愿杀害只带了“百余骑”的刘邦,是“贵族精神”“大将风度”的体现,只愿光明正大一决雌雄,不愿做“当宴杀人”这样的事。还有一些论者则将视野投向历史事实本身,认为项羽不杀刘邦一是不必,二是不能。一方面,刘邦已经示弱输诚,并已表示将让出占领的地盘,且项羽虽然兵力占优,但刘邦也有十万之众,相攻必有损失,因此“不必杀”;另一方面,项羽的大军是“联军”,如果杀掉“道义”上占据优势的刘邦(毕竟刘邦的行为合乎“怀王之约”),其他诸侯会有何反应很难预料,对自己的名声也很不利,因此“不能杀”。更有论者着眼于项羽的政治理念,指出他的理想并非统一天下,而是要做诸侯的霸主,因此当刘邦表示服从于他时,他就不会杀掉刘邦,最多会将其作为一个需要防范的诸侯看待罢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本题的阅读文章是《鸿门宴》,探究鸿门宴上项羽不杀刘邦的原因,本题可从对角度进行思考。

从项羽的人物性格角度分析,根据原文“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判断,范增已经看出了刘邦的野心,并与项羽定计在鸿门宴上杀掉刘邦,可是刘邦的“臣与将军”就降低了自己的身份,“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中的“不自意”就赞扬项羽的军师才能,这让项羽就开始沾沾自喜,自认为自己比刘邦强,因而慢慢的打消了杀掉刘邦的计划,可见没有杀掉刘邦是因为项羽存在比较严重的性格缺陷,一方面残暴倨傲,逞匹夫之勇,一方面又优柔寡断,好沽名钓誉。

从项羽的政治才能角度看,连亚父范增都能看出刘邦称帝的野心,项羽先后被刘邦、樊哙的话迷惑,却最终打消了杀掉刘邦的念头,最终放虎归山,可见没有杀掉刘邦是因为项羽虽然勇冠三军,在政治上却颇为幼稚,最终放走刘邦,铸下大错。

从项羽的精神特点来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本身就是示弱的表现,项羽不愿杀害只带了“百余骑”的刘邦,是“贵族精神”“大将风度”的体现,只愿光明正大一决雌雄,不愿做“当宴杀人”这样的小人之事。

从历史事件中的强弱对比来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本身就是示弱,从原文“‘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分析可知,刘邦的实力远不如项羽,因此,项羽认为杀刘邦没有必要。从“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分析,项羽的大军是“联军”,如果杀掉“道义”上占据优势的刘邦(毕竟刘邦的行为合乎“怀王之约”),其他诸侯会有何反应很难预料,对自己的名声也很不利,因此“不能杀”。

从项羽的政治理想角度分析,他的理想并非统一天下,而是要做诸侯的霸主,因此当刘邦表示服从于他时,他就不会杀掉刘邦,还继续宴请他,通过“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分析,项羽把自己当做“王”,只是把刘邦作为一个需要防范的诸侯看待罢了,因此鸿门宴上并没有杀掉刘邦。

15.(1)相同点:二者均采用顺叙的写法,《烛之武退秦师》以时间为序,依次写了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师撤离等事件,叙事完整,逻辑清晰。《鸿门宴》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围绕项羽是否发起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两个问题层层展开故事。线索清晰,情节合情合理。

(2)不同点:《烛之武退秦师》以“退”为核心,说退秦师是文章的中心,作者主要写说辞。先是以退为进,站在秦伯立场上说话,引起秦伯好感。然后晓之以害,继而诱之以利,再实施离间,最后进行未来推测,一步步地让秦伯进入自己的预设圈,顺利地达到了目的。《鸿门宴》主要以情节制胜,刘邦和项羽在宴会上斗争的情节描写三起三落,跌宕起伏,张弛有度,情节在起落间扣人心弦。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

相同点:从文章的叙述特点角度看,《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秦伯围郑”“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秦伯说,与郑人盟”“吾其还也”“亦去之”等情节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记述了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晋师撤离等事件,叙事完整,逻辑清晰。通过《鸿门宴》中“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急击勿失”“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等情节分析可知,本文以刘邦赴项营请罪为核心,以曹无伤告密、项羽决定进攻始,以项羽受璧、曹无伤被诛终,围绕项羽是否发起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两个问题层层展开故事。线索清晰,情节合情合理。

不同点:《烛之武退秦师》以“退”为核心,说退秦师是文章的中心,文章大段大段的人物语言描写,作者主要写说辞,尤其重点记述烛之武劝说秦伯的语言。“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先是以退为进,站在秦伯立场上说话,引起秦伯好感。“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然后晓之以害,继而诱之以利;“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再实施离间,最后进行未来推测,一步步地让秦伯进入自己的预设圈,顺利地达到了目的。《鸿门宴》主要以情节制胜,通过分析“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樊哙闯帐等情节可知,刘邦和项羽在宴会上斗争的情节描写三起三落,跌宕起伏,张弛有度,情节在起落间扣人心弦。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无忧学习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5uxx.com/65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5uxx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30543650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yzk031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