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必修下册 广东省深圳市翠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广东省深圳市翠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22-2023 学年度翠园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语 文本试卷共 10 页,23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注意事项:

2022-2023 学年度翠园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
语 文
本试卷共 10 页,23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
    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Ⅰ(本题共 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孔子终生努力尝试把社会和文明引入正途,给它一个真正的基础,以此防止文明的毁灭。
    当孔子看到他不能阻止中国文明的毁灭时,他好像一个看到自己房屋着火、燃烧着要掉在头
    顶上的建筑师,确信他不可能挽救房屋,知道他所能做的事情是挽救这建筑的图纸和设计,
    这样以后就可以有机会重建;于是他挽救了中国文明的图纸和设计,保存在中国圣经的旧约
    里面——五本圣经即《五经》,五本正典。这就是孔子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伟大功绩。
    但这并不是孔子为中华民族所做的最主要的和最伟大的工作。他所做的最伟大的工作是
    通过挽救文明的图纸和设计,对文明的设计做了一个新的综合、一个新的解释。在这个新的
    综合里,他给了中国人真正的国家观念——国家的一个真正的、理性的、永恒的绝对基础。
    不过,古代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现代的卢梭和赫伯特·斯宾塞也给出了文明的综合,并
    试图提出真正的国家观念。那么欧洲伟人们所做出的哲学这种文明的综合,与作为儒教的哲
    学和道德体系文明的综合有什么不同?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及赫伯特·斯宾塞的哲学没
    有成为宗教或者宗教的等价物,没有成为一个民族或国家大众可接受的信仰,而儒教则成为
    中国如此众多的大众的一种宗教或者宗教的等价物。这里所谓的宗教,不是在这个词的欧洲
    狭窄意义上使用的,而是在更为宽泛的普遍意义上使用的。歌德说:“唯有民众懂得什么是
    真正的生活;唯有民众过着真正的人的生活。”现在,当我们在宗教这个词的宽泛的普遍意
    义上使用它时,我们意指的是一种有行为规范的教导体系,正如歌德所说,是被人类大众或
    者最少被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民众,作为真理和约束接受的东西。从这个词的宽泛和普遍的意
    义上来讲,基督教和佛教都是宗教。在这种宽泛和普遍的意义上,儒教成了一种宗教,因为
    2022-2023 学年度翠园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 第 2 页(共 9 页)
    它的教导被认为是真理,他的行为规范已经被整个中国种族和民族当作约束,而柏拉图、亚
    里士多德和赫伯特·斯宾塞的哲学即便在这种宽泛和普遍的意义上也没有成为宗教。这就是
    儒教与西方哲学的不同。
    那么,儒教与这个词的欧洲意义上的宗教的区别是什么呢?区别当然是欧洲意义上的宗
    教里面有一种超自然的起源和因素,而另外一个则没有。但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区别,
    那就是:欧洲词义上的宗教教导人成为一个好人。而儒教做得更多:儒教教导一个人成为一
    个好公民。对一个人,不是单独的人,而是处在他和同胞以及国家的关系里的人,基督徒的
    问答集里这样发问:“人的主要目标是什么?”而孔子的问答集《论语》中是这么问的:“公
    民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基督徒在问答集里回答说:“人的主要目标是赞美上帝。”孔子在
    他的问答集里回答说:“人的主要目标是做孝子和好公民。”换句话说,欧洲词义上的宗教
    说:“如果你想要拥有信仰,你就必须是一个圣徒、一个佛、一个天使。”而儒教说:“如
    果你是一个孝子和好公民,你就有信仰。”
    (摘编自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材料二:
    在过去,我们一直把儒家文化视为一种政治文化,视为维护封建政治统治的文化支柱。
    实际上,儒家文化在其本质上就不是一种政治文化,它不具备一种政治文化的基本素质。什
    么是政治文化?政治文化首先是使用政治权力的文化。儒家文化是不是一种政治文化呢?不
    是!因为它对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德治”而不是“法治”。他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在这里,它明确把“德”同“政”对立起
    来,说明它讲的不是“政治”,而是“道德”。它的意图是要以道德的力量维系整个社会的
    稳定。在这个意义上,它是政治的取消论者,虽然它取消的不是执政之人,不是国家的政治
    权力结构,但它却反对政治家用政治的手段治理社会。作为一种学说,它是拒绝所有政治权
    力的干预的。显而易见,孔子并不是不知道这些因素对于政治统治的必要性,但在他的时代,
    恰恰是由于政治统治力量的加强造成了整个社会关系的混乱,造成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
    争,造成了人民生活的痛苦。他的学说不是为了加强政治统治的职能,而是要用他的非政治
    的手段削弱乃至完全代替这些政治的手段。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孔子,对当时政治统治力量的加强做出感情上的对立反应,并企图
    用自己认为合理的方式改善现实的世界,拯救正在沉沦着的人类社会,并提出了自己独立的
    一套思想学说,本身就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立地思考社会、思考人类、
    思考人生的自觉性的提高和能力的加强。但也正因为如此,孔子的学说就其基本倾向而言,
    2022-2023 学年度翠园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 第 3 页(共 9 页)
    就不是一个政治的学说。我们不能用政治学说的标准要求它、评价它。它不是为了加强当时
    的政治统治的,但也不是为了推翻当时的政治统治的。孔子关心的是更普遍的社会问题。
    (摘编自王富仁《中国文化的守夜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孔子无法阻止中国文明的毁灭,但挽救了中国文明的图纸和设计,使中国文明得以赓
    续,这是他的伟大功绩。
    B.孔子对文明的设计所做的新的综合给出真正的国家观念,形成了哲学和道德体系,并
    被整个中国种族和民族所遵从。
    C.欧洲一些伟人所给出文明的综合不能成为一种宗教,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的综合
    没有成为大众可接受的信仰。
    D.儒家倡导“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立场鲜明地反对政治家治理社会,主张以道德力
    量来维系社会稳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儒教可以规范人的行为并成为一种真理和约束的教导体系,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儒教
    就成了一种普遍意义上的宗教。
    B.虽然超自然的起源和因素是儒教与欧洲意义上的宗教的区别,但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以
    道德的力量维系整个社会的稳定。
    C.强大的政治力量造成社会关系的混乱和人民生活的痛苦,这直接使孔子形成对政治统
    治职能排斥甚至否定的态度。
    D.孔子主张维系社会稳定需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提倡“德治”,所
    以不能用政治学说的标准来要求和评价它。
    3.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中的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孔子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末期五百余年间的诗——包括官方的、贵族的和民间的——
    筛选、精编成《诗经》。
    B.在中国,一个人通过他的邻居内心的正义感和时刻服从的道德义务感而得到保护,这
    是受孔子思想的影响。
    C.孔子“适周问礼”期间,曾观览周史之书,与他们讨论史记阳闻,这为他日后修《春
    秋》奠定了基础。
    D.欧洲人用来维持文明秩序的是宗教和法律。换句话说,他们是由于害怕上帝和恐惧法
    律而保持着秩序的。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最主要的论证方法及其效果。(4 分)
    5.同样是论证孔子对推动中国文化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两则材料在内容上各有侧重,请
    结合材料分析。(4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6~9 题。
    2022-2023 学年度翠园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 第 4 页(共 9 页)
    庄子:一个飞翔的人 朱以撒
    ①深秋,在商丘的土地上走动,抬眼便可望见脱光绿叶的枝条,看到挂在树杈上的一个
    个空巢。巢的主人都往南方过冬去了,它们有着矫健弹性的翅膀,随着时节的转凉,毅然起
    飞,抛弃当时辛劳筑就的巢。巢无法跟着飞翔,随着黄叶落尽而暴露无遗,秋风秋雨扑击着
    它,空巢就日渐一日地残破了。
    ②这时我想起商丘的一个古人——庄子。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
    ③我接触庄子的文字是在读大学的时候。当时把他的作品和老子、孔子、孟子、韩非子
    的作品比较起来读。我一直觉得这些文字如与庄子的文采相比,毫无疑问是素了些。尽管社
    会后来的发展明显地遵循孔说来立名立言,可是要让自己怡悦和自在一些,则不妨多多翻动
    庄子的文墨,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这只大鸟如何飞翔。
    ④庄子的生动诙谐无所拘囿,使他从历史的迷雾中走了出来,让我们点滴感受。我当然
    也品味了老子的玄乎、孔子孟子的实在、韩非子的狡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敏感,尽管现实
    的人要遵循孔孟之说去建功立业,但在精神上,我还是更倾向庄子,以至于后来把诸子篇章
    略过,只余庄子。飞翔的庄子是因为他极少牵绊,以至于他的思绪上九天下九渊无所不达。
    他的笔墨华章,我一直以为是梦境行程中的记录,那么窈兮冥兮,总是染上一层梦魇、梦幻
    般的色彩,创造出超现实的幻觉氛围来。那时候的人自然属性那么浓郁,科学的利器离他们
    那么遥远,才生出这样的浪漫情调。那些千奇百怪的形象,汇聚于庄子笔下,浩渺阔大又幽
    微蕴藉,也许有人要说庄子一定过着十分优渥的日子,闲来无事爱胡思乱想。错了,庄子的
    日子潦倒得很,“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奇妙的想象却由此而生而长。庄子是
    那般地崇尚宇宙自然自我创造的“天籁”“天乐”,他的自然主义审美情怀得到了很大的释放,
    无遮无拦、无始无终。
    ⑤现在我们读庄子,大抵哈哈一笑而过,日子是越过越实在了。
    ⑥像庄子这般心灵善飞的人,是那个善于表现的时代的硕果。那个时节是我们情感上牵
    绊颇深的时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极一时之秀。庄子是那时的一首诗,一首自由磅礴、
    灵气冲天的长诗。庄子是异于常人的,他的笔墨里,不时出现一系列怪状错落的意象。姑射
    山神人、蝴蝶、水、镜,都成了超时空的象征。而现实中的他,即使是夫人过世,也敲着瓦
    盆歌唱。他眼中的死与生相等,都无所谓忧乐。这是常人难以理喻的。那个时节的人用他们
    争鸣的高低声响,张扬着他们的个性,让我们难以忘记。
    ⑦在我记住庄子的这个深秋,也记起了屈原。从生命的状态上说,屈原也算是一个能够
    飞翔的人。不同的是屈原不像庄子飞翔得那般轻松自如,他的牵挂太沉重了,他的心灵戴着
    镣铐在飞,不惜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掮住那已经走向衰败的楚国车轮。可是谁来顾念他那逝水
    流年呢,他的放逐成为必然。屈原是在远离朝廷后开始心灵飞翔的,洞庭、沅水、辰阳、溆
    浦、湘水还有汨罗江,那时是这么的水天相接或地广人稀,他的心境也变得阔大起来。朝廷
    是回不去的,思路却异常发达和奇诡,他的腕下涌现出许多个神灵仙人、虬龙鸾凤、香草美
    2022-2023 学年度翠园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 第 5 页(共 9 页)
    人。他让自己也生活在这个由自己想象编织成的意象世界里,自己也能饮朝露、食落英,浑
    身佩戴着江离、辟芷、芰荷、芙蓉,散发着清香,宛若神仙一般。这个时候,应该是屈原最
    快乐的时候。他在这个瑰丽的世界飞翔的时日毕竟短而又短,泽畔行吟,夕阳古道,总是让
    他听到鼙鼓动地干戈交响,这时他飞翔的翅膀就如同灌满了铅,再也难以动弹了。
    ⑧如果说庄子的处世有一种怡然自得和自由不羁的平民气味,那么屈原的处世则很有几
    分英雄主义的色彩。在飞翔的高度上,两人都是乘奔御风的高手,这使我们翻开他们的文字,
    一不小心就坠入字里行间,不能自已。庄子死了,屈原也死了。庄子之死无疑属于喜剧,他
    的死如同他的梦,化蝶翩翩而去;屈原之死必然是一个悲剧,他是由于绝望而去死的,有责
    任感的屈原不是让自然界的代谢法则来执行,而是自己中断了生命的延伸,以至今人提起屈
    原颇感沉重。
    ⑨在古文人的许多辞章里,我抚摸到了他们各种各样的梦。时光绵长得让人晕眩,庄子
    和屈原的梦就越发瑰丽诱人,耐得住今人慢慢咀嚼。明显的是今人的翅膀上牵绊越来越多了,
    浪漫地飞翔真有些为难。我们也越来越少做梦了,那种岁月深处的古典浪漫已经被现代的潮
    水浸湿了翅羽,成了一道遥远的梦影。
    6.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作者眼中,庄子是“一只鸟”“一首诗”,是因为庄子身上呈现出的超乎常人的灵气
    深深吸引和打动了同样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作者。
    B.文章第④段中说“但在精神上,我还是更倾向庄子”,不仅因为庄子的文章让作者怡
    悦与自在,而且庄子在精神上少牵绊。
    C.文章在突出庄子本身具有与众不同的性情的同时,还强调了他所处的时代对他的影响,
    可以说时代造就了庄子的灵魂,庄子彰显了时代的精神。
    D.本文写了老子、孔子、孟子等人的作品,主要是为了衬托庄子精神上的自由境界,同
    时也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庄子和远行的鸟一样,善于飞翔”形象地表现了庄子的文章特点和庄子的人格精神。
    B.“他的心灵戴着镣铐在飞”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屈原所描摹的瑰丽梦幻的理想
    世界,尽管附着其不自由的色彩。
    C.文中大量列举庄子和屈原作品中的意象,使文章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和浪漫主义色
    彩。
    D.本文充满意趣,这得益于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由表及里的联想使人们对庄
    子的认识逐步深入,文章的主旨也在此中得以深化。
    8.文章题目是“庄子:一个飞翔的人”,但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写屈原?(5 分)
    9.这篇散文的结尾段令人回味,请欣赏它的妙处。(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7小题,26 分)
    2022-2023 学年度翠园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 第 6 页(共 9 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6 题。
    (一)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

    沛公军,
    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
    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

    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
    “秦时与臣游

    ,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
    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
    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
    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今人有大功而

    击之,不义也。不如因

    善遇之。”项王许诺。
    ( 节选自《鸿门宴》 )
    (二)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
    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

    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

    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
    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
    ..
    ① 受书于圯上之老人 ② 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
    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
    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子房
    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
    盖亦已危矣。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
    不死,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
    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

    郑,郑伯
    ..
    肉袒牵羊以逆

    。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
    勾践之

    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
    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
    2022-2023 学年度翠园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 第 7 页(共 9 页)
    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
    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
    ..
    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惟不能忍,
    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
    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

    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选·留侯论》,有删改)
    【注】①留侯:张良,字子房,辅佐刘邦平定天下,被封为留侯。②圯上之老人:张良
    在桥上遇一老人,老人故意将鞋落到桥下,命他拾起并替自己穿鞋,反复考验他。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秦时与臣游

    游:交往 B.卒

    然临之而不惊 卒:通“猝”,突然
    C.具

    告沛公 具:准备 D.郑伯肉袒牵羊以逆

    逆:迎接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项伯乃夜驰之

    沛公军 勾践之

    困于会稽
    B.不如因

    善遇之 项王即日因

    留沛公与饮
    C.今人有大功而

    击之 无故加之而

    不怒
    D.吾其

    还也 非子房其

    谁全之
    12.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太史公疑子房以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
    欤/
    B.太史公疑子房/以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
    欤/
    C.太史公疑子房以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
    欤/
    D.太史公疑子房/以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
    欤/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子房,张良的字。“字”是在本名之外另取的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是男
    子在 20 岁成年时所取。
    B.伐,进攻。古代对不同性质的战争称法不同,如“伐”是公开的军事行动,“袭”是不
    宣而战的军事行动。
    C.郑伯,指郑国的一位大夫。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爵位作为一种
    封号,代表了身份等级与权利的差别。
    D.高祖,指的是刘邦。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一般开国皇帝称
    为“祖”,承嗣皇帝称为“宗”。
    14.下列对文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 分)
    2022-2023 学年度翠园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 第 8 页(共 9 页)
    A.战争一触即发之际,项伯夜访张良,劝他离开,是因为他和张良一向友好,以此次告
    密来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恩,这使迫在眉睫的战争忽然出现了转机。
    B.刘邦热情款待项伯,与之约为“婚姻”,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诈称自己“日夜望将军
    至”“不敢倍德”的缘故,成功赢得了项羽的许诺。
    C.作者大胆破除圯上老人身上的神异色彩,指出他可能是具有远见卓识的秦代隐居君子,
    其真正用意是考验张良。
    D.作者认为,郑伯靠“忍”不战退敌,他肉袒牵羊,以谦卑的态度对待楚军,这让楚庄
    王觉得郑伯和郑国百姓值得信任,于是放弃攻郑。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 分)
    (2)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4 分)
    16.苏轼的《留侯论》一字立骨,作者选取了与张良有关的哪些事来体现“忍”的层次?请简
    要分析。(3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7~18 题。
    水调歌头 · 游览
    ① 黄庭坚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
    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
    ② 。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
    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注】① 此词写于作者被贬官时期。②金徽:瑶琴。
    1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词作开篇起兴,赞美瑶草碧玉般可爱,给人以美好的印象,激起人们的阅读趣味。
    B.词的上阕写了词人穿过花丛,终于到达了美好世界,一吐胸中浩然之气,不甘心离去。
    C. “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承接“春入武陵溪”,表现了意境的清丽澄净,幽静
    脱俗。
    D.这首词通过情景交融和借用典故等,将内心感受抒发得曲折有致。
    18.请结合词作内容赏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0 分)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 分)
    (1) 《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说的“____________
    具体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的祥和美好景象。
    (2)《庖丁解牛》中,“ ______”一句突出庖丁解牛之后志得意满的状态。
    (3)烛之武用雄辩的事实指出晋乃背信弃义、出尔反尔、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之徒的话
    是“ ______,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2022-2023 学年度翠园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 第 9 页(共 9 页)
    (4)《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十思”中建议唐太宗要始终谨慎行事、虚心纳谏、
    从善如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5)苏洵在《六国论》中分析道,秦国战争以外所得土地远远多于战争所得,因此
    ____________”,本来就不在于战争。
    (6)在古代诗词中,诗人经常借助草木兴衰来写人事的变化或寄托某种感情,如
    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2 题。
    “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原壮大观。”发端于青藏高原的金沙江,在高山峡谷间奔腾
    咆哮了两千余里,至云南丽江境内时,遇横断山脉阻挡,陡然往东北急转。这个陡转的大弯
    呈“V”字状,因其壮美奇特,人们赋予它“长江第一湾”的名号。“V”字的底部,有一镇
    名曰石鼓。石鼓因镇上的一面鼓状汉白玉雕刻的石碑而得名,此石碑据传可追溯诸葛亮南征
    年代。石鼓偏安一隅,当地纳西民族风情保存完好。86 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行
    军至此处,在 28 名船工的帮助下,跨越了金沙江天堑,继续伟大的长征之路。
    46 岁的张学文是土生土长的石鼓纳西族人,健谈、清瘦。在红军后代和党史专家的帮
    助下,张学文对红军在云南的这段经历 ① 。他目前是镇上最受欢迎的导游。他曾一
    天讲了 20 多场, ② 却不知疲倦。至今,他已为 122 万人次讲解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
    方面军在云南的光辉历程。
    在张学文的印象中,旅游业推动下,石鼓早已发生了的变化。
    20.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 分)
    21.结合材料第一段,概括石鼓镇发展旅游业的 4 点优势,要求每点不超过 8 个字。(4 分)
    2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
    原意。(4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比赛中,“老将”齐广璞夺得金牌。那一刻,齐
    广璞热泪盈眶;那一刻,观众无不动容。他终于做到了!这已是他第四次参加冬奥会,曾经
    的奥运于他满是遗憾。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拿到第七,2014年索契冬奥会由于落地失误以第
    四名的成绩无缘领奖台,2018年平昌冬奥会止步于前六名的争夺。实现梦想的路布满荆棘,
    但是,他敢拼搏,不放弃,终于等来了他冬奥会的第一枚金牌。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联系自己的认识和感悟,写一篇文
    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 2022-2023学年度翠园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卷
  5. 语文参考答案
  6. 1.D【解析】 “立场鲜明地反对政治家治理社会”曲解文意,材料二第一段是说“它是政治的取消论者……但它却反对政治家用政治的手段治理社会”。
  7. 2.A【解析】 B项,“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以道德的力量维系整个社会的稳定”于文无据。C项,“这直接使孔子形成对政治统治职能排斥甚至否定的态度”强加因果,由材料二第一段末“但在他的时代……完全代替这些政治的手段”可知,“强大的政治力量造成社会关系的混乱和人民生活的痛苦”与“孔子形成对政治统治职能排斥甚至否定的态度”之间并无直接形成的因果关系。D项,“所以不能用政治学说的标准来要求和评价它”强加因果,由材料二第一段对儒家文化中“德治”的论述,以及材料二第二段“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不能用政治学说的标准要求它、评价它”可知,选项中二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8. 3.D【解析】 材料一中并没有论述欧洲人“是由于害怕上帝和恐惧法律而保持着秩序的”相应的观点。
  9. 4.材料一整体使用了对比论证;(1分)首先通过儒教与欧洲哲学的对比,论证儒教成为一种宗教或宗教等价物的原因;(1分)然后通过儒教与欧洲意义上宗教的比较,明确二者不同的起源和目标;(1分)通过逐层深入的对比,明确了儒教的规范行为的教导体系和公民的社会塑造两种独特功能。(1分)(意思对即可)
  10.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首先,要明确题干中“最主要的论证方法”,再分析其效果。通过阅读材料可知,对比论证贯串了材料一的主体部分,分别通过儒教与欧洲哲学和欧洲意义上的宗教作对比,明确儒教的独特内涵和功能,进而论证了孔子对推动中国文化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11. 5.①材料一从孔子对文明进行新的综合和解释进而给中国人提供了真正的国家观念的角度,论述孔子对推动中国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②材料二论证孔子从拯救沉沦社会、改善现实世界、限制政治职能的角度提出思想学说,作为解决现实问题之道,以此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12.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对比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把握两则材料的内容,并进行全面比较。从内容上看,材料一从孔子对中华文明进行了新的综合和解释,给中国人带来了真正的国家观念的角度,论述了孔子对推动中国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材料二则从拯救沉沦社会、改善现实世界、限制政治职能的角度论证了儒家学说是社会学说,并以此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的观点。据此分析概括作答即可。
  13. 6.D【解析】用老子、孔子、孟子等人的作品同庄子的作品进行比较,目的是通过对比衬托出庄子的作品语言和内容的诙谐幽默、洒脱自然的独特魅力,而不是侧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
  14. 7.B【解析】“比喻”不够准确,这里突出的手法是比拟。
  15. 8.因为屈原在生命状态上同庄子一样,也是一个追求心灵自由的人。(1分)而屈原心灵的飞翔与庄子追求个性自由、无拘无束的心灵飞翔有着很大的不同。庄子轻松自如,处世有一种怡然自得和自由不羁的平民气味;屈原短暂的忘忧之后更多的是深深的痛苦,处世则很有几分英雄主义的色彩。(2分)通过比较屈原与庄子在思想追求上的相同与不同,也丰富了文章内涵,深化了文章主旨,能够更好地衬托庄子精神上的自由境界。(2分)
  16. 若回答结构上的作用,酌情给1分。文章由鸟儿的飞翔想到庄子的“飞翔”,再想到屈原的“飞翔”,行文深入浅出,脉络自然清晰,内容丰富厚实。
  17. 9.运用对比、比喻手法,写出了古文人和今人的不同状态。(2分)表达了对以庄子、屈原为代表的古文人浪漫的情调,个性张扬、充满梦想的状态的景仰、向往与缅怀;(2分)同时传达了对现代社会中人们思想情感浮躁状态的叹惋和忧虑。文章谈的虽然是历史上庄子和屈原的“飞翔”,但是其目的是引起“今人”的思考,希望现代社会多一份宽松与自由,愿现代人多一份怡悦和浪漫。(2分)
  18. 10.C【解析】此处可译为“全部”。
  19. 11. C【解析】都表示转折。A到\主谓之间;B趁机\于是;D表示商量\表示反问;
  20. 12. A【解析】“以魁梧奇伟”状语后置,修饰“疑”,所以其后断开,排除BD项。“呜呼”一词表示感叹,往往放在句首,其后断开,表示感情强烈,排除BC项。原文标点符号:太史公疑子房以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译文:司马迁本来猜想张良一定是身材魁梧、长相奇伟,然而他的长相竟然像妇人女子,与他的志向和气度不相称。啊!这就是张良之所以成为张良(的缘故)吧!
  21. 13. C 【解析】“郑国的一位大夫”错误。这里指“郑国的国君”。
  22. 14.D 【解析】“这让楚庄王觉得郑伯和郑国百姓值得信任,因此放弃攻郑”错误,原文: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楚庄王认为郑伯的行为说明他能够谦卑待人,必定能得到郑国百姓的信任,郑国这样上下团结打消了楚国的进攻想法。
  23. 15.(1)(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
  24. (所以:……的原因;出入:偏义复词,进入;非常:古今异义,意外的变故;判断句句式1分,翻译时中间加“是”。)
  25. 所以那老人故意态度傲慢无理、言语粗恶地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才可以成就大功业。(是故:因此,所以;倨傲:态度傲慢;鲜腆:言语粗恶;折:羞辱,使……折服;就:完成,成就。)
  26. 16.①刺杀秦王——不忍;②圯上受书——学忍;③辅汉建功——用忍。(每点1分,注意体现“层次”。)
  27. 【解析】苏轼的《留侯论》层次清晰。第一段,提出论点,认为所谓豪杰之士的过人之节是“能忍”。第二段,写圯上老人授书,“其意不在书”,而是为了使张良“能有所忍”;提及荆轲、聂政的例子,写出张良当初狙击秦王的鲁莽不忍。第三段,以郑伯和勾践为例,说明“能忍”足以成大事。第四段,以楚汉相争为例,证明张良以个人的才能和“能忍”的度量,辅佐刘邦建立功业。第五段,以张良的貌不惊人,说明张良外柔内刚正是其“过人之节”。
  28. 【参考译文】
  29. (一)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于是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全部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于是张良进去,全部详细地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浅陋无知的小人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比得上项王的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比不上啊!这又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现在事情危急,因此他特意来告知我。”刘邦说:“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羽答应了。
  30. (二)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一定具有过人的节操。人在感情上总有无法忍受的事情,一般人被侮辱,一定会拔出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足够被称为勇士。天下具有大勇的人,遇到突发的情形不惊慌,无原因受到别人侮辱时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31. 张良被桥上的老人授予兵书,这件事确实很古怪,但是又怎么知道那不是秦代的一位隐居君子出来考验张良呢?看那老人用来微微显露出自己用意的方式,都具有圣贤相互提醒告诫的意义。但世人不明白,把那老人当作鬼怪,也太荒谬了。再说,桥上老人的真正用意并不在于授予张良兵书。在韩国灭亡时,秦国正强盛,秦王用刀锯鼎镬等刑具来对付天下的志士,那种住在家里平白无故被抓去杀头灭族的人,数也数不清。张良压不住他对秦王愤怒的情感,想以他个人的力量,在一次伏击中达到目的。在那时张良没有被捕杀,(他与死亡的)间隙连一根头发也容纳不下,实在太危险了!张良有超过世上一切人的才能,不去做伊尹、太公那样深谋远虑之事,反而只学荆轲、聂政的计策,因为侥幸没有死掉,这必定是桥上老人为他深深感到惋惜的地方。所以那老人故意态度傲慢无理、言语粗恶地深深羞辱他。他如果能忍受得住,才可以成就大功业。所以老人说:“这个年轻人可以教育。”
  32. 楚庄王攻打郑国,郑伯脱去上衣裸露身体、牵了羊来迎接。庄王说:“国君能够谦卑待人,一定能得到自己老百姓的信任。”于是放弃了对郑国的进攻。越王勾践被困在会稽,他到吴国去做奴仆,三年都不懈怠。再说,有向人报仇的心愿,却不能屈居人下的,是普通人的刚强。那老人,认为张良才智有余,但担心他的度量不够,因此深深挫伤他年轻人刚强锐利的气性,使他能忍得住小的怨愤去成就远大的谋略。为什么这样说呢?老人和张良向来没有交往,突然在郊野之间相遇,却让他做奴仆的事,张良很自然而不觉得怪异,这就是秦皇不能让他惊惧和项羽不能激怒他的原因。
  33. 看汉高祖之所以成功,项羽之所以失败,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项羽不能忍耐,因此战争中百战百胜,但是轻易消耗了他的兵力。汉高祖能忍耐,保持自己的锋芒等到对方疲敝。这是张良教他的。当淮阴侯韩信攻破齐国要自立为王时,高祖发怒了,语气脸色都显露出来。从此可看出,汉高祖还有刚强不能忍耐的气性,不是张良,谁能成全他?
  34. 司马迁本来猜想张良一定是身材魁梧、长相奇伟,然而他的长相竟然像妇人女子,与他的志向和气度不相称。啊!这就是张良之所以成为张良(的缘故)吧!
  35. 17. B【解析】“终于到达了美好世界”分析错误,“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写词人想穿过桃花源的花丛,一直走向飘浮白云的山顶,一吐胸中浩然之气。这里,词人又进一步曲折含蓄地表现出对现实的不满,幻想能找到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能的与理想世界。在这里是诗人虚写,非实写。
  36. 18.①词人借用“桃花源记”的典故,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对污浊现实的不满。②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表面上是说李白不在了,无人陪着饮酒,言外之意是说自己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③词人“采摘灵芝仙草、醉舞下山、追逐明月”的行为表现了他志行高洁、不落尘俗、向往自由的品性。
  37. 19.(1)浴乎沂,风乎舞雩
  38. (2)为之踌躇满志
  39. (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40. (4)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41. (5)(则)秦之所大欲 诸侯之所大患
  42. (6)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
  43. 20.示例:①了如指掌    ②口干舌燥    ③翻天覆地(每答对一处给1分,有错别字该处不给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4. 21.示例:①壮美的自然大观(奇景);②悠久的历史传说;③独特的风土人情(纳西风情);④峥嵘的红色历史
  45. 22.第一处:“鼓状汉白玉雕刻的石碑”改为“汉白玉雕刻的鼓状石碑”(带“的”的定语要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结构复杂的定语一般放在结构简单的定语之前。);第二处:“追溯”改为“追溯至”。(每答对一处给2分,共4分)
  46. 23.【解析】
  47. 审题:
  48. 这是一道记叙性材料作文题。
  49. 本题提供了一则时事材料,事件是“老将”齐广璞坚持四次参加冬奥会,经历三次失败,终于登上冠军领奖台。材料突出了关键词“老将”遗憾”“失误”“敢拼搏,不放弃”等,从中可以看出出题者的情感态度。作为中国冬奥军团的“四朝元老”,齐广璞三届冬奥会无缘领奖台始终令他遗憾,但他没有放弃梦想,夺冠信念支撑他收获了自己的第一枚奥运金牌。这启示我们,逐梦路上可能会有坎坷、失败,但不要服输,不要放弃,要为梦想去拼搏,一定会实现梦想。
  50. 要求结合材料,联系自己的认识和感悟,写一篇文章。综合以上关键词,只要围绕“不服老,不服输,始终坚持,终有希望”展开,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都可以,注意突出文体特征。
  51. 比如开头可以先谈齐广璞的表现,祝贺他终于圆梦;然后谈他夺得冠军的原因,分析新时代新青年应该不惧失败,勇于追梦,全力以赴;可以举例论证,如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不易,航天团队面临技术封锁的难关等;接下来谈不要放弃、为梦想拼搏的好处是什么;最后收尾照应开篇。当然,在论述的过程中也可以加一些反面的例子,如一些”躺平”者或“佛系”者的表现,正反对比,观点更鲜明。
  52. 立意:
  53. 1.踏过荆棘,满山花开。
  54. 2.敢于拼搏,未来可期。
  55. 3.不改初心,希望永存。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无忧学习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5uxx.com/805.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作者: 5uxx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305436507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yzk0310@163.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